第67章 三合一(第2/7页)

虞衡也奇怪,“这些话题哪里不正经了?玉米的产量不是跟红薯差不多?您不是知道玉米的产量后就立即眉开眼笑乐不可支?”

说完,虞衡还用眼神瞟了瞟胡尚书正拽着自己衣袖的手上,意思很明确:就您刚刚那迫不及待的样儿,拽着我就跑来种地了,怎么就不是为了玉米魂牵梦萦了?

胡尚书刷的一下把手收回去,想反驳又觉得虞衡说的这些好像也没毛病,细究起来都能说得通,但怎么光听标题,就这么不正经呢?

虞衡大手一挥,淡定地表示,“不正经就对了!这年头儿,谁乐意听太正经的事儿啊?”

四书五经最正经不过了吧?除了一门心思备考科举的考生,谁见天地看个没完?舆论要有爆点,有讨论度,必然要迎合老百姓的口味,这些不正经的博人眼球的标题分明才是王者。

虞衡都不稀得吐槽对方的手段,这种毫无新意只会炒冷饭的做法,也就是这会儿信息不发达,不然的话,干活的人分分钟被炒鱿鱼,还得被群众们吐槽到死,成为业内反面教材。

胡尚书觉得可能是年纪大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路。顺着虞衡的思路一捋,平复完心情后再回想一下虞衡自夸的那几个标题,还是觉得牙疼,忍了许久愣是没忍住,张嘴问虞衡,“这种福星小侯爷之类的话,你是怎么能说得出口的?还有什么小侯爷不仅是福星,还是陛下和阁老们的团宠?你是认真的?”

别人夸你那是客气,你这么自夸可就是不要脸了。虽然胡尚书是第一次听到团宠这个词语,但结合语境也不难理解,再回想一下虞衡接下来那一串自夸的大白话,整个人的三观彻底化成渣渣又重新组装了一遍,只觉得这世道真是变了,原来还能这么干?

要说这个虞衡可不累了,立马精神抖擞道:“胡尚书您看,我用的可全都是大白话,这些都是说给百姓们听的,哪能之乎者也的拽文呢?像对方那些给我泼脏水的,这点就做得不太好,动不动就拿我比圣人,还时不时拽上一段文,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肚子里有点墨水似的,人家老百姓又没几个念过书的,他们拽这文,指不定老百姓们还嫌弃得不行,大白话就挺好,指定传得广。”

废话,玉米都和红薯捆绑了,这年头儿信息本就不发达,谈资来来回回也就那么点儿,一个故事能传好几代,先前红薯横空出世,绝对是话题度最大的东西,吊打各家八卦和朝政大事。毕竟朝政大事什么的,这会儿又没有电视网络,离百姓们的生活远了,百姓们最关心的肯定是自己的温饱问题。

红薯的话题度有多大,看看对方搞事情还拿红薯做噱头就知道了,用后世娱乐圈的话来说那就是国民度爆表的顶级流量,玉米还没出现就捆绑了红薯一波,肯定不缺话题度。再加上玉米又是虞衡先发现的,要是操作得当,百姓们直接给虞衡封个农神也不是不行。

当然,那就搞的有点大了,虞衡觉得自己还是挺低调的一个人,没必要弄出那么大的排场。

胡尚书:………你低调个屁!这一套一套夸自己的流程,都不知道在心里琢磨了多少遍了,还好意思说自己低调?呸!

虞衡哗啦啦把怎么吹自己的套路全都倒给胡尚书了,就等着胡尚书这边发力,玉米可是刚刚才种下去的,户部这边得了好处,哪有不干活的道理?

胡尚书没好气地瞪了虞衡一眼,“知道了,这事儿交给老夫便是,准保按照你说的给你办妥了!亏你想得出来这些个馊主意!”

“那怎么能是馊主意呢?”虞衡骄傲地反驳胡尚书,“论夸我自己,我可是专业的。”

胡尚书不由抹了一把脸:妈的这年头儿变态真是层出不穷,他们这帮老骨头一个不留神就会被闪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