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三合一(第3/7页)

虞衡见掌院对这形式很是满意,便又笑着向掌院建议道:“还可在屋内空出一块地来,摆上桌椅,备好茶水。诸位大人们若是得了闲,也可到屋内坐一坐,伴着日光悠然翻书,也算惬意。”

图书馆里怎么能没有座位?安静又积极的学习氛围,多适合这帮翰林呀。虞衡都觉得要是自己以后撑不住又想继续当咸鱼了,就来里面感受一下其他翰林的奋发上进,好歹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咸鱼也会被这氛围所感染,稍微动一动也是进步嘛。

掌院想了想那个场景,颇为心动,赞许地看了虞衡一眼,“怪不得你颇受陛下赏识,脑袋就是灵活!”

虞衡谦虚了几句,掌院则把其他翰林也叫过来看了回热闹,并提出过年后翰林院再多弄几个像这样的房间,还把虞衡的那套搬了过来。文人墨客嘛,心里都有那么点浪漫色彩,虞衡这提议就很合他们的胃口,所有人听完后全都表示赞同,觉得这个可以有,然后齐刷刷看向虞衡,表示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还得你来担大头。

虞衡心知这帮同僚是想偷偷为难自己一把,谁让自己先前太显眼了呢?归整典籍藏书,和其他编书的老翰林的工作就是一个性质,都是边缘人,没什么机会面圣,很难出头。

问题是,虞衡还缺这个出头机会吗?

那当然不缺啊。

既然如此,这帮人为难虞衡不就是为难了寂寞。虞衡自己也觉得继续归整典籍也挺好,清净。现在接了这活还能给同僚们去点怨气,一举两得,不错。

所以虞衡当即点头,特别爽快地应了下此事,打算将办图书馆的事儿进行到底。

不过,人太优秀了,总会引发别人注意的。掌院是个说话算话的人,早先就允诺过虞衡,说他把这这类记载归整好了后,他就去陛下面前替虞衡邀功。

虽然眼下虞衡貌似也不需要这么个小小的功绩,掌院还是本着君子一诺千金的原则,将事儿报给了景隆帝。

听了一耳朵虞衡好话的景隆帝:怎么哪儿都有这小子?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吧。

景隆帝很是高兴,觉得自己没看错人。在哪儿都能干出功绩好啊,现在朕历练历练他,等到日后太子继位,他已经是官场老手,成熟稳重又能担事儿,多好的能臣人选呐!

于是,赶在年尾,虞衡还得了景隆帝一顿夸,又把虞衡提溜进了宫,给他安排了新任务:皇宫也有藏书阁来着,里头的典籍比翰林院还多,还都是孤本珍本,你都做习惯了,也把它们给归整归整吧。

虞衡:………

陛下真是越来越抠门了,给人安排任务竟然都没有实质性的奖励,就口头夸几句,一国之君的排面呢?

景隆帝要是知道虞衡的腹诽,估计得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皇家藏书阁,里头有多少价值不可估量的典籍,翰林院的翰林们做梦都想进藏书阁看一看,借上几本书抄录一番。你倒好,朕给了你这个大好机会,你竟然还在纠结赏赐的问题?还敢骂朕抠门!

朕看你是想挨揍!

========================

虞衡这段时间一直在跟书打交道,闲下来后猛地想起来,嗨哟上回还答应人家秦姑娘,说要送她一本医书来着,怎么忙起来就给忘了?

回想起这事儿,虞衡就让砚竹往秦府跑了一趟,把自己新抄的医书送给了秦溶月。

秦首辅听闻靖安侯府来送礼,还很是奇怪。他和虞启昌基本没什么往来,上回靖安侯府送礼过来,那也是虞衡自个儿弄的那些红薯吃食,算是一份心意,这回又是什么?

在听到这是虞衡送给秦溶月的医书后,秦首辅当即沉默了,这两人什么时候有来往的?自己怎么不知道?

沈氏和秦首辅有相同的困惑,侯府上下的事儿哪能瞒得过她这个当家主母的眼,听闻虞衡派贴身小厮给秦家那位刚从宫里出来的姑娘送了本医书后,沈氏的表情也很是微妙,一时间竟想不明白这两人到底是从哪儿有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