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三合一(第3/7页)

算算他们的年纪,真是年轻得过分了。他们这个年纪的读书人,大多还在辛辛苦苦考秀才呢,这几人竟然一路顺风顺水考到进士,还包揽了前四名?

可以说,虞衡这届三鼎甲和传胪,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届。

景隆帝对比也很意外,又觉得高兴,还对着太子笑道:“你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本届科考,文举这边出了不少青年才俊,武举那边的武状元也年纪不大。朕仿佛记得,萧蕴好像就比虞衡大三岁来着?”

太子有点艰难地从记忆中翻出这位表弟的信息,点头道:“正是,父皇可还记得,舅公曾说过,他们二人还是至交好友。去年虞衡前去江南游学,还特地邀上了表弟。”

“还真是,后来江南出了乱子,虞衡他们被山匪抓了,还是萧蕴去梁继先那里要了兵马前去救人。委实是有勇有谋,能考中武状元,也不足为奇。”

说完,景隆帝又感慨道:“能臣后继有人,朕也无愧于列祖列宗啦。日后,这些人可都是你的左膀右臂,你得好好考考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堪大任。”

太子连道不敢,这两年景隆帝经常同他说些类似将江山社稷交给他的话,太子的心情也由原本的诚惶诚恐转为如今的宠辱不惊,淡定地拍了一句龙屁,“父皇正当壮年,一手缔造了大宣的盛世,天下归心。如今大宣人才济济,正是父皇治世之功,儿臣不敢僭越。”

景隆帝心下满意,又问太子,“齐王最近在家反省的如何了?”

“父皇当日命三弟闭门思过,三弟哪敢不从?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就是性子别扭,不肯落下脸来向父皇求情,现在正在为父皇抄佛经祈福呢。”太子一副关心弟弟的好兄长模样,眉头微蹙,又很快舒展开来,对着景隆帝笑道,“儿臣便厚颜向父皇讨个恩典,将三弟的禁足令给解了吧。六位皇子,就三弟一人被父皇斥责,他面上也不好看。”

“哼,他在宫宴上乱说话,可没想过朕的面上好不好看!”

“这……三弟已经知错了,父皇且原谅他这回吧。”太子脸色诚恳,目露乞求之色,还伸手拽了拽景隆帝的衣角,颇有点孩童时向景隆帝撒娇的模样,“父皇一片慈父之心,素来关心三弟。三弟也不过是一时说错了话,在家反省了这么久也够了。父皇您就解了他的禁令吧。”

“还是你最贴心!”景隆帝伸手拍了拍太子的手背,顺势道,“那就解了他的禁令。他年幼丧母,朕偏疼他几分,倒疼出个祸害来了!”

太子如何不知景隆帝这是嘴上埋怨心里惦记,只是笑道:“那儿臣便替三弟谢过父皇恩典。瞧这数日头,新科进士应该也快进宫,父皇暂且歇歇,喝杯茶水,等会儿还得为他们授官呢。”

景隆帝顺手接过太子递过来的茶杯,突然想起了什么,忍不住笑道:“这位状元郎也是个妙人,楚次辅的性子你也知晓,最是端方不阿,认死理。朕看了虞衡会试的文章,那篇策论,几乎是将楚次辅的言论全都驳斥了个遍,有理有据,楚次辅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气得心口痛还说这是个可造之材,把会元给了他。”

太子也笑,“那儿臣可得好好看看这位年轻的状元郎。连中六元的传奇人物,说不定又是另一位方山长呢。”

“若是他能有方山长那般成就,朕就不用担心咯。”景隆帝拍了拍太子的肩,“那样,你也不缺能臣可用,何愁我大宣国力不强盛?”

天底下身份最尊贵的父子俩也如同寻常父子一般议论着家事国事,等到虞衡等人进了宫门,来到太和殿前听封时,虞衡突然觉得不太对劲,怎么总感觉有人在看他?

虞衡的胆子一向不小,这会儿感受到了来自白玉阶之上的目光,心知暗中打量他的人必然身份不低,却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抬眼往上方瞥了一眼,然后,就正好对上太子含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