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2/4页)

“所以佛像为什么那么大?”

像徐新月这样认识导演的,在影院要张贴的海报时,也是一脸眩晕地问:“这又是什么科学技术?”

“哦……有模型也有绘制的啊。模型注意比例就行了,太小的话可以用透镜协助拍摄。还有就是在玻璃板上画好景物,拍摄的时候,连着实景和画的景一起拍摄下来。演员表演时只要注意远近关系、透视,看起来就很真实了。”纪霜雨给徐新月稍微解释了几句,更多的说了徐新月也不懂,让他知道真没在妙感山造飞船就行了。

以道具组的写实画像功底,在影片和海报上看,还真是浑然一体,极为真实。这个场景出现的时间不算特别长,可花了他们许久去实验、制作,力求在简陋的技术下做到最好。

放在现代,电脑上渲染就行,搁现在,还真废了不少精神,这些物理特效技术未来人多少懂一点,奥特曼打怪兽也有类似的技术嘛。

“真乃奇观!”徐新月喃喃道,“故事就发生在这上面吗?”

“不是。”纪霜雨淡淡道,“因为这个镜头花钱最多,所以用来做海报。”要全都是这样的景,也不是不可以,但这部电影可能要做个三年了……

徐新月:“……”

不过一张海报,观众已然炸了,华夏观众恨不得拿放大镜看每一栋建筑,讨论其中细节,尤其特别关心那个种植塔,毕竟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

但无论如何,看到海报后,同胞们是不必再担忧《镜花水月》的特技不够强了。

至于国外的观众,他们也看了报纸刊登的妙感山原来的景色,除了讨论海报本身透露出来的讯息,还要议论一下片名。

镜花水月,华夏成语,翻译出去难免少了点原味,各国版本不一,因为纪霜雨经常使用华夏式的暗喻,也导致很多忠实影迷开始学习华夏文化与语言。这次连片名都是华夏成语,他们自然有得讨论。

如此热烈情形,实在是从前影片上映未有过的全民期待之景,连海报都能研究出花儿。要知道,这还是个并不太重视海报,导致日后人们连原图都看不到,只能想象的时代。

到了开票的前一天晚上,更有人带着铺盖去票房外睡觉排队了。

无论放在哪个年代,粉丝就是有这么热情!这时候的名角演戏,那便是下雨下雪也有坚持排队买票的呢。为了最早看到《镜花水月》,他们乐意睡大街。

因为昆仑书局还举办了买书摸电影票的活动,所以排队的不止是电影院,书店竟也排起了队……正常渠道买不到票,大家就想来撞撞运气。

……

华夏时间五月十五当日,因时区不同,大家观看时间无法完全相同,但好在通讯不如后世发达,不必担心提前被剧透。

京城、巴黎、纽约、柏林……

无数影迷涌入各个城市的影院。

阿纳托尔导演在没有拍摄工作的时候都住在乡下老家,他也打算进城去看电影。

他这里有三张票,是他签约的电影公司送的,大龄未婚的光棍阿纳托尔决定带着自己父亲和母亲去观看这部自己那位未见面的良师益友的最新作。

“我要去邻居家炫耀一下,他们说买不到首映的票。华夏影片啊,我很喜欢,虽然好像只看了两部……你看看,这是我买的华夏画,在市场买的,他们说刚刚下船。”阿纳托尔的父亲拿着难得的电影票,啰嗦地念叨了一大通话。

阿纳托尔无心理会,满脑子想得都是影片,因为这些日子都在思考纪霜雨所说的色彩叙事。

“你在想什么?”母亲推了推阿纳托尔,“还在想你们那什么彩色好,还是黑白好,有声好,还是无声好?”

电影界吵的架,连她也略有耳闻了。

阿纳托尔不知道怎么解释,有声片已经宣告胜利了……黑白与彩色倒是在大战,但是……唉,他胡乱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