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2/5页)

.

此时《古都镇物奇谈》上映约莫一个月,票房却丝毫不见颓势,连带影片中人物穿着也风靡一时,赵嵯峨连着一众配角都名声鹊起。赵嵯峨都罢了,其他配角却大多是华戏的学生,也混了个“科里红”,已然有影戏公司跃跃欲试,想找他们拍片了。

外埠俱翘首以盼,希望能把拷贝送来,叫人一睹为快。

起初,这种热烈之风只是在华夏人之中——

要说沪上和京城都是有相当数量洋人的,这些外国友人日常不也得消遣。

像京城最繁华,洋行最多的地带都靠近使馆,这些外国人虽然身在华夏,习惯自然还是本国,观看影戏时,基本都会选择本国影片。

其实别说他们,华夏本土都一直有种声音,是想要观看有所意义、制作优良的影片,就应当选择引进影片。

《古都镇物奇谈》的热映一开始并未吸引到他们,东西方的影戏,技术差太多了。

转折正是在织云公所的一场聚会上。

所谓织云公所,便是绸缎、洋货行的行业会所,到场俱是行内有头有脸的名流商贾,也不乏一些外国商人。因《古都镇物奇谈》是近来最时髦的影片,大家难免议论了起来。

德贤纺织厂的小公子杜洺是此戏的忠实观众,上映以来,已看了不下五次,还要约大家:“我看咱们晚间一起再去看一遍吧,我这里有票。”

“杜少请咱们看完影戏,再去饭庄如何?”

“好极了,好消遣!”

“为什么不去看京戏,我最近觉得,这个京戏的布景很有意思,艺术性很强。”在场还有个叫安德烈的欧洲商人,他笑嘻嘻地提议道。

若是放在平时,大家可能也热烈附和,就是,我们的旧剧可是被欧西的戏剧专家也夸奖过的,你们洋人觉得新奇,迷上了,也不奇怪。

可杜洺是个忠实影迷,他直愣愣地问:“你是不是有偏见,觉得华夏影片一定不好看,还不如去看京戏。”

安德烈:“……”

怎么还带自己脑补的。

安德烈交往织云公所的人是为了做生意,怎么会随便得罪人,他赶紧解释:“我是无心的,随口一说罢了,只是真的很欣赏京戏。”

其他人也打起圆场来,这杜洺太喜欢影戏了。

杜洺仍盯着安德烈:“那你觉得华夏影片好看吗?”

安德烈:“…………”

虽然刚才是无心的,但非要这么问的话……安德烈还真没法说好看,他就没看过!也觉得不大可能好看!

并非出自恶意,导演纪霜雨的名字,安德烈来华夏一年,也是听过的。

京、沪很多外国人欣赏过《洛阳春》《绝色》等剧,之前寒星钢笔的广告他们不少也看过,对导演审美很认可。

但圈子不一样,他们内心总还是觉得,真正拍起影戏来,还是得看西洋的,影戏和新旧剧属于不同的艺术啦,非常仰仗科学,讲求技术的。这广告短片只有几分钟,不能说明什么吧。

华夏人对纪霜雨的期待,他们是不太懂,甚至觉得有些夸张的,看大家比较像自嗨。

安德烈委婉地道:“纪导演的布景,确实是很美的,广告也拍得很不错……”

杜洺一看他表情就知道了,当即道:“别说那些没用的,我就不喜欢人家跟我假客套,你压根就没了解这部影片。你敢不敢和我打个赌,我今日带你去看这部戏,看完之后,你只要说,你这两个小时到底值不值,但凡有一点不值,我便把这块表给你!”

反之,他什么也不要,他就想要这个人承认这是一部大有可观的影片!

杜洺一下把自己手腕上的名表摘了下来,放在桌面上。

在场人起哄的有,劝阻的有,看热闹的也有。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杜洺的气性无所谓,倒是有些担心纪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