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3/5页)

春雷剧社本来只打算演五日的,但魏可声一看就感觉了,这不行,五日完全不够的啊。

看到沪上的观众也被征服,于见青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他们在京城演完之后,各个剧社也是跑去学习,然后自己照着排了,也在努力研究这种新的风格。

而且今日,他们还把融合了写意形态的独幕剧带到了沪上!

这么多新鲜东西,五日可能真的不足以消化。

于见青在台上大声笑道:“好啊师兄!我就说了吧!”

……

这一夜后,维克多还迫不及待地去天宫剧院,观看了《洛阳春》。

他原以为,自己在沪上看了那么多场华夏戏曲,已经是大受触发,昨晚又遇到很叫人欣赏的华夏式话剧《绝色》,情绪很难再特别高涨了。

谁知道,第二晚他还是被惊艳了。

结束之后,维克多仍在回味,昨天还在想,看完这出戏后,要再花几天重看《绝色》,捋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还有看看空间布局、灯光设计等巧妙手法。

现在,他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分配了,这一出《洛阳春》他也想再看几遍啊!

“惊艳的艺术品!”

台上有些让维克多想起极简风格,但写意式更具有东方神韵,没有大开大合的机关,每一处只让人觉得优雅极了。

这样的舞台,把诗歌舞一体的华夏戏曲打造得愈发美轮美奂!

原来,它还可以更美。

这几日下来,维克多已经对华夏戏曲基本知识有了解,也在开演前看了剧情介绍,他沉醉在这东方艺术之术,只觉得一直以来执着的瓶颈都松动了,灵感在涌动。

对于回去之后要排的戏剧,他已是有了新的想法。

.

初八之后,沪上报界娱乐板块已被春雷剧社与金雀占领。

【创下最快记录!开映不到五日,《洛阳春》票已卖至两月以后!】

【纪霜雨所导演之两部戏剧,皆为天才之作,分别展示了写意与写实之美,一切在美的基础上,只做合宜之设计!】

【美术之佳,无以复加。从一方舞台,还原古都风景故事,乃写实又一开创性突破。】

【欧西戏剧专家维克多观看《绝色》《洛阳春》后,直言大有裨益,我华夏戏曲,实令陷入发展瓶颈的欧西戏剧耳目一新,可资镜鉴!】

【《洛阳春》舞台之美,美如苏杭园林,金雀之美,美如洛神仙子,不负‘金仙’之名。】

【从《绝色》与戏前独幕剧中,笔者看到新剧延续之方向。连欧西专家也赞叹华夏戏曲之美,我华夏儿女又为何不摹借学习?】

评论太多了,光是千字以上的长评,前三日就登出来上百条!

整个沪上戏剧界,就像静水砸入了巨石,激起波澜,久不能停息,所谈所看,都是围绕着这两部剧。

华夏戏曲舞台上绝对的时空自由,这一点曾在新旧剧之争中,被新剧拥趸诟病。可是现在大家看到,这不是弊病,相反,这是华夏的鲜明特点,是足以在任何艺术形式中大放异彩的!

《洛阳春》的成功、欧西学者的夸赞让人产生民族自信,从而对《绝色》也更有信心。而《绝色》与独幕剧借用的写意元素、本土风情,也反过来让人更想看《洛阳春》了。

在这个包容的城市,观众高兴自己看到了新的美,剧社们也高兴,哎呀,又多了一样赚钱的艺术,我们得去学习学习咯!

——然而最激动的,还要数京城的父老乡亲们。

他们翘首期盼沪上传来胜利的消息,好多人一直在关注全程舆论,实属前所未有。

待到沪上票房与口碑开出来,京城报纸第一时间大量转载沪上剧评。

【本报转沪上销量第一报纸剧评如下,金雀、春雷剧社携《洛阳春》《绝色》火爆沪上,沪上观众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