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神龙小殿下(第3/4页)

他们要兵权有兵权,要民心有民心,若真闹起来,推翻皇权都是有可能的。

“这是对的吗?”

魏禹对上郑权的视线,沉声问:“老师觉得,纵容门阀拉帮结派、打击异己、陷害忠良,甚至对抗皇权、阻挠立后、干涉储位,是对的吗?”

“不对。”郑权长叹一声,“但是你我无力反抗,至少现在不行。”

“为何不行?圣人打压门阀之心已坚,户部、礼部、太府寺的新任长官皆出身庶族,帝后大婚后恩科加试,若能选出更多寒门与庶族的有才之士,何愁无力反抗?”

郑权叹道:“那是树呀!你挖过树吗?见过树根吗?你可知道,树底的根基远比你所看到的树冠茂盛十倍、百倍?”

“你以为斗倒了萧家、窦家、柴家就能沾沾自喜了吗?还是说,你真以为他们已经被你和那位小福王彻底击挎了?”

郑权嗤笑:“若果真如此,你今日何来这场囹圄之祸?你的小师弟又如何会被奸人构陷,落入他人圈套?”

魏禹心内暗哂,他落入晋阳大长公主的圈套,到底是谁的手笔?没想到郑权会如此从容,甚至优越感十足地问出口。

短短数月,他已经不认识他的老师了。

郑权还在教训他:“收手吧,认个输,这事就算了结了。蚍蜉撼树,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魏禹看着他,目光复杂,“您从前不是这么说的。”

郑权自嘲一笑:“从前是我太天真。”

魏禹喉头微哽:“学生进入郑氏族学的第一天,学的便是《孟子》。”

彼时,年轻的郑权临窗而立,手执书卷,大声诵读,是何等意气风发?和眼前这个口口声声说着“蚍蜉撼树”的人仿佛不是同一个。

魏禹问:“您可还记得,是哪一篇?”

郑权眸光微闪,“忘了,早忘了。”

“那学生背给您听——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连背了三遍,一遍比一遍坚定。

“别背了。”郑权道。

“老师可还记得其中意旨?”魏禹问。

郑权艰涩道:“闭嘴。”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使面对千万人,也勇往直前。”

“虽千万人,吾往矣——纵使千万人阻止,也毫不畏惧!”

“我叫你闭嘴!”郑权恼羞成怒。

“你当真以为,凭着你会背几段热血之语,会查几桩案子,会巴结一个不学无术的小福王,就能立下从龙之功,富贵一生,名垂青史吗?”

魏禹怔住了。

半晌,方道:“老师觉得,我对抗门阀,是为了富贵一生?”

“少年热血也好,心怀万民也罢,眼下最重要的是保全自身,本本分分把官职保住,将来何愁没有机会入主龙阁,为民请命?”

郑权嗤笑:“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日日想着扭转乾坤,如今方才知道,自己终归是个普通人。”

“是吗?”魏禹掀了掀唇。郑权说了这么多,他真正在意的唯有一句——

“福王并非不学无术,老师早晚会知道。”

郑权摆摆手,不甚在意道:“是不是的,都不打紧,他一天得不到门阀认可,就一天别想争得储位。”

那就走着瞧吧!

魏禹在心里说。

郑权语气放缓:“这件事,你也别怪为师,为师这是在帮你。若放纵你折腾下去,别说将来,眼下这个大理寺少卿你都保不住!”

魏禹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没必要了。

这个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那些明目张胆干坏事的恶人,而是冠冕堂皇行凶,却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的伪君子。

比如,郑权。

比如,晋阳大长公主。

***

夜深了,魏禹久久不能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