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求娶(第4/7页)

“书昀走到今天不容易,他满腹才学,一腔爱民之心,是国之栋梁,是真正对大业有用的人。”

“你看这盘樱桃,与三年前相比,长安市价足足降了五成之多,就是因为书昀兄从江淮引种,在长安、洛阳两地试种。”

“短短三年,不仅让长安人吃上了便宜樱桃,还让黄河沿岸的百姓多了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

“是他这样的人日夜殚精竭虑,才能让你有时间、也有心情在乐游原上跑马,在芙蓉园里逍遥自在!”

“好牛叉呀。”李玺垂着眼,轻飘飘地应了一声。

然后,把咬了一半的樱桃丢回盘子里,赌气道:“樱桃我也不要了,你走。”

萧子睿长叹一声,心知多说无益,整整衣襟,傲然离开凉亭。

那盘樱桃没有拿。

李玺浓密的睫低垂着,嘴角抿得紧紧的,一副生气又委屈的模样。

胡娇从墙头跳下来,默默地站在他身边,却不知如何安慰,犹豫着要不要把无花果那个大八哥叫来,或者熊熊子。

李玺“切”了一声:“有什么了不起的?小胡椒,去,把西市的樱桃都给我买回来。”

“东市呢?”

“都买,统统买回来。”

“江淮送来的贡品也抢过来。”

爷有的是钱!

才不会为了这么一盘破樱桃动摇!

宫城,太极殿。

李鸿坐在书案前,奏折就那么摊着,半晌都没换一个。

他在发呆。

极其罕见。

在满朝文武印象中,这位铁血帝王向来是理智、果断、冷静,甚至冷酷的,发呆和走神这种可爱的情绪根本不该属于他。

姜德安躬了躬身,轻声道:“圣人可是累了?淑妃娘娘差人送来一碟子樱桃糕,还热乎着,圣人可要尝尝?”

李鸿淡淡道:“倒了。”

姜德安一顿,赔笑道:“圣人就算不看淑妃娘娘的面子,也要顾及一下太后她老人家的颜面。”

窦氏一族,从前朝起便代代为后。

当初今上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太后舍下脸面为他求来窦氏女为庶妃,太后的亲子定王娶的也不过是杨家女。

没承想,今上竟真的登上了九五之位,更是坐实了窦氏一族代代为后的说法。

三年前,大皇子选妃,太后看中的原本是萧家嫡女,淑妃却千方百计为他娶到了窦氏女,其野心昭然若揭。

“此事尘埃落定之前,就不要打扰母后了。吩咐下去,不许淑妃靠近长乐宫,近来瑞王妃也不必进宫请安了。还有小宝——”

李鸿一顿,难得瞻前顾后,“你说,那日在殿上,小宝会不会看出什么?”

当时,他瞧见李玺明显一副被人“疼爱”过的模样,实在没控制住。

姜德安暗自叹气。

他就知道,圣人方才就是为这事神思不定。

“老奴以为,福王心思单纯,为人赤诚,不会有那些个弯弯绕绕的想法。倘若真看出了什么,想必早就跑来问了,断不会憋到现在。”

李鸿失笑,“这话不假,那小子向来藏不住事。倒是那个魏禹……说的如何了?还是没答应?”

姜德安苦哈哈地躬了躬身,“老奴无能,亲自前去游说,也没让魏少卿点头。”

就在大皇子的人在长安城散播李玺和魏禹的风流韵事时,又多出另一种说法,是李鸿安排的。

说是那日魏禹和李玺之所以衣衫不整,是因为在柴房里打了一架,魏禹腿上的血渍就是证据。

李玺瞧不上魏禹的出身,不想让他娶李木槿。魏禹却对李木槿痴心一片,非她不娶,所以两人起了冲突。

李鸿把魏禹关起来,又派姜德安亲自去游说他,就是为了让他答应和李木槿成婚,把这件事彻底圆过去。

李玺可以摆脱了断袖的“污名”——至少在圣人看来,这是污名;魏禹也能借着福王府的势头青云直上,前程似锦;而他们最初计划的打破门阀垄断,庶族与世家通婚,也能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