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3页)

对上祈铭如刀的视线,他权衡片刻叹道:“你就当他死了吧,反正……不管是毒蜂还是林阳,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祈铭冷冷道:“我不想欠他的人情。”

“事实上,你是欠我的人情。”

林冬笑着回应他。除了国际刑警那边的安排,林阳已然不再接任何工作,有功夫就跑去女儿所在的大学附近打短工,只求能远远的看一眼已经长大成人、美丽聪慧的亲生骨肉。然而林冬所求事关祈铭,他欠着对方父母的两条命,不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起码也得尽心尽力的帮这个忙。

其实可以把案子交给克里斯,由国际刑警出面调查,这样林阳便可名正言顺的去抓捕那些罪犯。但是FBI那边显然不愿意把这些案子移交出去,理由很简单,这都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案件,你国际刑警凭什么来插一脚?然而空悬多年的案件卷宗在FBI位于匡提科的总部里堆积如山,什么时候能轮到安排资金人力来追踪“破坏者”尚是未知数,所以就一直这么拖着。

同时林阳对FBI也没什么好感,别看电视电影里给他们演的那么好,其实呢,部门间相互掣肘导致效率低下,且官僚作风严重。不说所有人都这样,但至少他接触过的相关人员,行事做派真挺让人无语的。当然这不是FBI独有的问题,全世界大部分司法系统都一样,需要调用众多部门协调、占用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案子,没有一个行事果决且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来做主导,很难有效率。

而那些等不及法律伸张正义的人,只能转而向黑暗世界里的“执法者”求援。诚然,以暴制暴以恶治恶绝非正途,但有的人确实是被逼无奈。就像林阳前段时间在南美洲执行任务的时候,偶遇了一件本不该他插手的事情——

去往目的地的路上,他所搭乘的车被几个半大的孩子围住了,领头的那个撑死了十一二岁,拿着把枪,用不熟练的英语呼喊着,意图抢劫;司机很淡定的告诉林阳花钱消灾,而面对一群孩子,他也没打算让他们难堪,于是依照司机的嘱咐,给了领头人一万块当地的货币。按当天汇率计算,大概相当于十美金的样子,如果再迟一天,会更少。这让他想起自己年少时在缅甸的经历: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纸币飞速贬值,有的地方只认美元或者人民币,国家发行的钱俨然成了废纸。

类似的情况在非洲比较常见,军阀常年混战所致。中美洲也比较严重,毕竟是三大毒品原材料产地之一。曾经他年轻时来过这边,那会还没这么乱,孩子们都很天真,不会狐假虎威的拿着把扳机都搂不动的破枪当街抢劫。

司机告诉他,由于当地政府腐败无能,官员收受贿赂,将大片的雨林开采权卖给国外的财团,原住民本该获得的补偿被地方长官克扣了,大量的人流离失所。他们一没有学历二没有专业技能,祖祖辈辈都靠渔猎为生,很多人住的还是那种树叶树枝搭起来的房子,猛然间失去了土地和赖以生存的雨林,反抗又会被武力镇压,权贵们赚得盆满钵满,可这些人却穷得连双夹脚拖鞋也穿不起,终日赤足奔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大人们都出去打工谋生,留下的孩子为了糊口,只得拉帮结伙的打劫外来旅客,完全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

等把该抓的人抓了,林阳多在那里逗留了一段时间,联系当地教会捐了笔钱,为孩子们建立庇护所和学校。不算赎罪,只是把那些沾过血的钱用到正途上。然而就在他离开的前一晚,负责为孩子们筹建庇护所的修女嬷嬷焦急上门,告知他用来采购建筑材料的钱和货物清单对不上,明显是被谁克扣了。

林阳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慨与激动的情绪,而是轻描淡写的告知嬷嬷自己知道了,会去找教区负责人沟通。第二天一早,嬷嬷去做祷告,惊愕的看到教堂门口绑着一圈鼻青脸肿的人。仔细看看,都是当地的官员和教区负责人,中间是满满一大袋现金。袋子上别着张字条,写着“我盯着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