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完美逻辑推演与早点死(第3/4页)

一个拥有永恒生命的人要去执行一项来回需要两千年的任务,会是什么感受?

哪怕有超光速量子网络可以和自己的种群保持联系,但依然避免不了空虚寂寞冷。

当技术已经足够发达,能源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是否应该给这位执行巡逻任务的“勇者”以最高的物质待遇?

当然应该。

修建一个庞大的巡逻舰,增加其活动空间,给它创造最好的娱乐生活条件,提高它执行任务时的趣味性,成了基本保障之一。

另外,还得给它保证延续生命的手段,那就是克隆复制。

死在陈锋手中的这位“巡逻员”,一定特别钟爱55这个数字。

上述猜想与确凿的论证,便是陈锋和其他太阳系的学者们在融合了两个殖民地的知识后得到的标准答案。

陈锋认为自己的猜想已经基本接近真相,同时也符合自己过去的每一次揣度,每一个情报细节。

局势其实依然不见改观,这次的败亡已注定,但陈锋并不悲怆,反倒有些自豪。

比起猎户臂里其他被剿灭的文明,甚至比起曾经的强大文明迷族,他已经做得够好了。

自复眼文明入侵银河系以来,天知道它们打了大大小小的多少次战争,但竟从未死亡过一个个体。

根据比邻星科学家们对迷族逃生舰的分析,被剿灭的迷族当时具备的科技水平,应该与如今的太阳系相差仿佛,甚至在材料学上略有优胜。

但结果就是,迷族不但完全落败,甚至还在战争的过程中被对手给吸收的干干净净。

如今人类面对的是扎根银河系又发展了百万年,且将迷族全部科技都完成吸收转化,又从更多低级文明身上或多或少吸了不少血的更强大的敌人。

但崛起于微末时的人类,在仅灭亡七次,经历了七个一千年的科技加速后,就从曾经卑微渺小不值一提的0.7级文明走到了今天,且成功杀死了一名复眼者。

陈锋之前不觉得多么骄傲,现在倒是稍微值得欣慰一点了。

另外,他对文明的阶层又有了新的认知。

在技术水平不高时,卡尔达舍夫文明分级具备比较好的适应性。

但当科技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文明与文明之间的阶层差距并不能简单的以运用能源的多少来衡量。

比如人类,假定人类在发明戴森膜后陷入永恒的科技瓶颈,再无任何建树,但只要给地球人以时间,地球人依然可以将足迹洒满银河系,并将银河系内的每一颗恒星都给利用起来,甚至也不是不能觊觎银心,并慢慢爬上三级文明的阶梯。

但此时的地球人依然无法离开银河前往河外星系,在面对入侵的复眼者时,该战败依然还是得战败。

哪怕对方派来的只是一百万艘战舰,加起来拥有的总能量不及全银河系的百亿分之一,可就是能赢。

能被时间抹平的能源利用差距,是没有价值的。

科技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质,而不是量上。

再比如,假定现在的人类突然掌握了一项独立于折跃和引力线曲率飞行的高速移动科技,能支撑一群人远离银河奔向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另一端,那人类灭亡的命运瞬间就被逆转了。

陈锋想到了自己的下一个奋斗方向。

继续寻求更深度的科技爆发,得到足以在某方面压倒复眼者的全新力量,届时人类要么获得超强的机动能力可以逃逸,要么获得超强的战争能力可以正面击溃复眼者的百万棱舰舰队。

无论是哪一条,都能彻底改变未来。

现在他道理都懂了,但随着战争的深入,他的心情倒没见特别改观。

一来是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穷尽智慧去想象与推测,都找不出稳定激发深度科技爆发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