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新的推进技术与戴森膜(第4/4页)

谢尔盖吸收了前人所有的知识,尤其是另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赖闻明的全部成果,模拟设计出了一段人造DNA序列。

这是一种不应该自然出现在宇宙中的伟大生命。

两百余年后,生命科学院的那一代专家将这段DNA序列从理论转化为现实,并合成了两粒种子,分别由不同的飞行器载往太阳系内空间南北两极直线对应的两点。

这两粒种子在宇宙真空中吸收光线,发芽生长,长出一片薄如蝉翼,却又能承受太阳风与宇宙辐射的巨大的膜。

几十年过去了,两片膜最终在黄道面完成精准的对接,成为一个橄榄型的巨蛋,笼罩了土星与天王星之间的轨道。

它既是机械,又是生物。

它在宇宙真空中存活,并完成光合作用。

与发生在一棵树里的量子反应不同,戴森膜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量子反应,更令人惊叹。

可以这样理解,一缕光在太阳轨道的这一面照射到戴森膜上,汇聚出的那一抹能撞飞电子的能量,可能在太阳轨道对角线的另一面诞生。

这瞬间,能量跨越了三十亿公里的距离,是光速的无限大倍。

与普通的植物又不同,戴森膜上被撞击出来的电子,并不会马上去撞击元素生成ATP,而是会盘旋汇聚成一道巨大的电流,绕着戴森膜盘旋运动,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符合安培定则的巨大线圈,形成了与太阳南北极磁场同轨的巨大电磁场。

这个推动电流流动的电压,在人类目前的理解中,是无限大。

人类利用这个电压差,在戴森膜上构建并联电路,在太阳系空间内构筑出庞大的超远程微波输电网络,将电流送达到各个星球与太空基地上,为人类提供能源。

在唐天心的快速穿梭机前往天王星外轨道时,时不时的变向,就是在避开那肉眼无法看见的微波输电网。

另一面,伴随电流的螺旋涌动,电子汇聚在戴森膜南极的生物核心上。

电子流在这里出现了分类,先是再度回归本源能量,然后重新凝聚为物质。

夸克诞生了。

原子、中子、电子又再度诞生了。

在戴森膜的南极,能量直接生成了质子与电子组合而成的氢以及氢的同位素。

这些同位素又如同太阳里的氢元素一般,发生着剧烈的聚变反应,生成元素周期表上更大原子量的同位素,最终生长为如同果实般的巨大生物电池。

质能转化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纯粹的能量,变成了真正的物质。

这相当于直接将太阳辐射从能量转化为物质,又属于新的,可以无限利用的新能源。

其产量无限。

太阳不灭,永恒不止。

陈锋安静的目视着戴森膜,想象着里面宏大到超乎理解的沛然电流,深吸口气。

只能感叹一句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