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抄死你(第2/3页)

数据库与历史相关的资料很梗概,但与娱乐文化相关的东西倒保存得很完整。

这些资讯,陈锋之前都看过。

为了挖掘历史他是下过苦功夫的,既然正史不可查,他也曾指望过从这些边角料里找寻蛛丝马迹。

只是很遗憾,他从这些文章里收集到的信息都很碎片化,不成体系,对他了解历史没有任何实质帮助。

陈锋随手点开一篇访谈,这是钟蕾成名后第一次接受采访,发生在她二十六岁那年,也就是现实世界里的2024年。

当时陈锋翻来覆去的琢磨了这篇访谈不下十遍。

毕竟这是距离他生活的时代最近的文字记载。

陈锋再一次从头到尾看下去。

三分钟后,他愣住了。

他再揉揉自己的眼睛,以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不对啊,以前记者给她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不是这样回答的啊!我记错了吗?不可能吧!”

陈锋直抓头发。

访谈报道里这样写着。

记者问:“现在您已经功成名就了,那么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那些有志于踏上音乐道路,但依然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业新人说的?”

这是个很稀松平常的问题,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会在不同的场合,被人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问出类似的问题。

标准的答案通常是这些成功人士对晚辈进行些虚情假意的勉励,谈谈理想的重量,谈谈坚持的意义。

但陈锋清晰的记得,他上次看到这篇访谈时,钟蕾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十分简单粗暴。

“没有。”

这回答极具她的个人风格,冷漠到不近人情,瞬间冷场,逼得记者赶紧转移话题,说她果然和传闻中一样直来直往。

……

但这次的访谈稿件是这样写的。

钟蕾答道:“音乐比任何行业都更需要天赋。在选择这条路之前,最好弄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否则,就是浪费生命。”

记者:“努力也不能弥补天赋上的差距吗?”

钟蕾:“是的,五年前我曾经有个邻居。我只听他弹了不到半个小时的吉他,就明确的告诉他没有乐感,这条路对他来说是死路一条。”

“这么惨啊?”

“是的,就这么惨。如果普通人的音乐才华平均值是5,我的是10,那么他的音乐才华应该是0。哦0有点太夸张了,0.5吧。”

记者沉默好久,可能是在为某人默哀,又问:“那他有没有听你的?他后来怎么样了?”

钟蕾:“应该是听了吧,我后来再也没受到烦人噪音的干扰。至于他后来怎么样,我不知道,不熟。”

记者:“你果然和传闻中一样直来直往呢。我们来谈谈你的新歌吧。”

……

后面的访谈内容与过去又是一模一样了。

陈锋表情连续变幻。

坑爹呢!

0和0.5是什么鬼?

钟蕾嘴里这个制造烦人噪音的邻居,指的不就是自己吗?

意思是说,我练了一个月吉他,还被她惦记上了?

虽然依旧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可好歹多了个符号,“钟蕾那个没有音乐天赋的邻居”。

陈锋又继续翻阅别的资料,在数个不同版本的钟蕾的人物传记里,都看到了她以自己举例的“唯天赋论”。

反正他是真的惨,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钟蕾在各种不同场合用不同姿势鞭尸。

天知道钟蕾这人到底多记仇,可能是她嘴里说的那半小时吉他演奏让她耳膜穿孔了吧,怨念才这么深重。

她就差没专门写首歌来骂自己了。

等等……

陈锋冷不丁想起首自己少有的,特不喜欢听的钟蕾的某首曲风过于怪异的歌。

歌名《废物》。

太真实了!

我恨!

陈锋花了很长时间来控制心情,慢慢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