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吕后(第3/8页)

哪怕是天下大乱,但是依旧是有发战争财的,还是有许多富户大户,这些人在战乱的时候,有钱也只能藏在地窖里头不敢多花,生怕直接被吃了大户,等到天下太平之后,眼看着政策宽松下来了,汉律比起秦法来说,可是宽松太多了,因此,这些商人自然也就活跃起来了。

经济这种东西,从来不是什么孤立的,百姓仓库里头有粮食,箱子里头有衣服,罐子里头有铜钱,那么,他们自然会消费,如此一来,钱自然也就流通起来了,而钱流通起来之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又能够收税,总之,一切都进入了良性循环。尤其天下太平之后,人口开始滋长,自然一切都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模样。

事实上,就算是没有舒云搞出来的一系列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一般情况下,开国的时候,只要皇帝不是太喜欢折腾,经济总是会往好处发展的。

只不过,因为舒云通过少府这个机构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加上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流通,最重要的是,打通了南越,匈奴这两个体量还算是不错的市场,这也导致了哪怕是民间的小作坊,不管生产什么东西,生产了多少数量,总能卖得出价钱来。

尤其,民间的产品,其实拼质量是拼不过少府的,因此,他们只能拼成本了!少府名下的作坊如今因为工人不够,不得不在民间招工,少府的工钱开得是比较大方的,而且伙食也有保障。别的不说,南方的稻米那是管饱的。如此一来,有点办法,有点技术的百姓自然会选择进入少府的作坊做事,而那些民间的作坊呢,为了降低成本,自然只能使用奴工。

如今开国时候,哪怕是为了国家的人口滋生,朝廷都是不会鼓励蓄奴的,因此,舒云自然是再次针对不同的阶层,在蓄奴问题上,弄了个上限,不同等级的爵位,蓄奴的数量都会有区别,超过这个数量,那么,口赋就要翻番,甚至更多。刘邦呢,从舒云的政策里头得了个灵感,更是直接表示,不管是什么人家,汉人奴婢的口赋要翻倍,而如果是夷狄奴婢,那么口赋是原本的一半,如此一来,里外就是四倍的差距了,顿时,汉室跟匈奴,跟南越,乃至东瓯,闽越,南海等诸侯国的人口贸易就变得异常昌盛起来。

匈奴那边呢,正常会将俘虏变成部族的奴隶,他们原本呢,攻打一些不臣服他们的小部落,会将高于车轮的男子都杀死,甚至年纪小一点的孩童,若是存了反抗之心,也会被杀死,剩下的才会作为奴婢。

而如今汉人需要奴婢了,他们干脆就将能够抓到的人全装在大车上,直接就运到欈市上头出售。匈奴人对于五铢钱,对于黄金都没什么兴趣,他们在欈市上头,最喜欢的还是以物易物。汉人跟他们做买卖的时候,还算是公平合理,并没有太过压榨他们那些货物的价格。若是跟民间的那些普通商人交易觉得不划算,好可以直接找欈市那边少府开办的商会交易,少府给出来的价格一直比较公道。

刘邦某种意义上来说,想钱几乎是想疯了,他很快将这个收税的手段扩展到了妻妾上头。怎么说呢,因为多年战乱的缘故,民间呢,女多男少,即便如此,依旧有人娶不上媳妇。答案很简单,权贵还有那些有钱的商人地主,占据的女性资源太多了,自然底层的百姓占据的女性资源就少了。

因此,刘邦为了让底层的百姓也能娶到媳妇,自然得出点别的歪主意。那就是严格限制了各个等级爵位所能有的妻妾的数量。实际上,二十级的爵位,前面五级都是不能纳妾的。理论上来说,那些单纯的商人和地主,都属于不能纳妾的范畴,但是呢,只要每年多交一笔税,那么,就可以纳妾。但是,这个税呢,几乎是以指数级别增长的。可以说,一个中产之家,如果家里有两个妾,那么,日子就要过得紧巴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