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吕后(第3/8页)

连同这样一个混饭吃的人家都没有了,其他人想着,连个亭长都不想接纳韩信,那么韩信的价值,自然也就被贬低了很多。

韩恭的生母因此抑郁成疾,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家男人嘴上说着一肚子的兵法学问,最后呢,落魄到被市井闲汉欺辱,最终,韩信的妻子生下韩恭之后就去了。

韩信那时候自个都养不活,哪里能养活一个孩子,因此呢,只得暂时将孩子托付给曾经的故交照顾。韩信自个落魄的时候人家也不见援手,送个孩子过去,还能怎么说?因此,韩恭其实幼年的时候,寄居在别人家里,做的都是近乎奴仆的活计,也亏得他还算是聪明,跟着主人家的孩子混在一起,还学会了读书识字。

还在韩信没有落魄几年,他刚开始投奔了项羽,在项羽那边了,完全就是混饭吃,好几年都不得升迁,之后又投奔了刘邦,在刘邦那里,有着萧何的举荐,韩信终于得了刘邦亲自登台拜将,算是扬眉吐气了,终于将已经长大了的儿子接到了身边,然后呢,言传身教,亲自教导。

韩恭虽说年纪还小,却已经跟着韩信打过好几仗,便是十面埋伏,垓下之战,韩恭也是亲身参与的,因此,入了武学之后,他很快就脱颖而出。

韩信原本在一众军功出身的彻侯那里声望就很高,大家都是大老粗,自然是谁能打仗,谁就厉害。而韩信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然也就被大家追捧。而韩恭呢,也算是得了生父真传,因此,在武学里头,一般的先生压根教不了他,还有人拿着韩信撰写的兵法跟韩恭讨论。

韩恭幼年时候的经历就决定了,他真不是什么得意忘形,飞扬跋扈的人,因此,在武学那边,人缘也比较好,性情谦恭,可以说,属于家长们最喜欢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韩恭有这样的天分,刘邦听说之后,自然起了爱才之心,功臣们都已经老去,韩信倒是还年轻,但是他之前俨然就有了功高震主的趋势,刘邦怎么可能继续用他,因此呢,倒是韩恭值得一用。

韩信儿子多,韩恭未来能够继承的封国不会太大,当然,楚王这个名头肯定是韩恭的,既然如此,肥水不能流了外人田,自个有个女儿,年纪跟韩恭正相当,韩恭又没有娶妻,那么两人凑一对,将来生了孩子,也有老刘家的血脉,到时候继承了王位,岂不是皆大欢喜,还能够真正将韩家的兵法传承到自个家里头。

没错,这年头大家都是同样的想法,干什么都得留一手,刘邦很怀疑韩信写兵法的时候也留了一手,肯定还有什么心得是只传自家人的,因此,既然不能逼着他继续写,那就让老刘家变成自家人吧!

对于刘媛的婚事,舒云自然是有一定想法了,作为公主,其实择偶上头,有着不少局限性,自由恋爱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存在什么自由恋爱的土壤。刘媛的选择其实很少,选择彻侯吧,大多数年纪都已经很大了,选择他们家的孩子吧,食邑比较高,排行靠前的那几个,处于结婚年龄的,也都是比较年幼的孩子,甚至多半是庶出,让刘媛一个嫡长公主嫁给庶出的彻侯子弟,这不是开玩笑吗?

总之,想要选一个年龄合适,身份也合适的对象,对于刘媛来说,真的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也直接导致了刘媛快二十岁了,还没有成婚。

这其实是不符合朝廷的宣传的,为了增加人口,朝廷如今在宣传早婚政策,女子十五岁不出嫁,那就要多交一份人头税,这个税对于有钱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寻常人家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了。

而皇家公主到了这个年龄不出嫁,显然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的,这才是之前刘邦一时脑抽,想要给刘媛选一个只比他爹年纪小一点的丈夫的缘故。张敖呢,虽说年纪已经三四十岁了,不过好在前头妻子已经死了,他没有正经的王后,刘媛嫁过去呢,就是赵国王后,也算得上是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