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吕后(第4/8页)

夏侯婴呢,也算是忠厚人,原本就算得上是刘太公的子侄辈,他苦口婆心劝说一番之后,刘太公终于答应了下来,然后又说道:“我老头子虽说年纪大了,可还没有老糊涂呢!我在家里这些时日,都是靠了三儿媳妇,阿季的性子我是知道的,一向浪荡无行,只怕如今身边早就有新人了,他要是委屈了自己媳妇,那么,回头还让她跟我回沛县就是了,也省得受气!”

夏侯婴赔笑道:“王后去了大王那里,就是后宫之主,谁能给王后委屈受呢?”

刘太公“呵呵”了两声,斜了夏侯婴一眼,也亏得他说得出来,实际上,男人这点事,谁不知道呢!刘太公这么一把年纪了,不也雄心不老,又纳了个小吗?可是连儿子都生出来了。民间还有说法,有了后母就有后爹呢!女人的委屈,一般不是来源于其他女人,根本就是来源于男人。不过,比起一直孝顺自己,小时候又长在自己身边的刘盈刘媛姐弟两个,其他的什么美人,就算是生了孙子孙女,他老人家也是得把持住的!他嫡亲的大孙子,可不能受了委屈。盘算一番之后,刘太公又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跟着去的,总不能真叫儿媳妇和孙子吃了亏。

刘太公觉得自己儿媳妇性子太刚强,回头估计要跟自个儿子拗上,却不知道,舒云早就习惯这些破事了,她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皇帝这种生物,压根不能以常理视之,一个个就没有不渣的。就算是那位宣帝,嘴上喊着故剑情深,实际上呢,许皇后最后不还是死了?

因此,到了栎阳之后,舒云虽说见到了那位看起来恭顺,实际上呢,却似乎一直在显摆自己跟刘邦之间甜蜜的戚姬,却一直对她颇为无视。

戚姬是个浅薄的女人,舒云的对手从来不是戚姬,而是刘邦。当然,在自己羽翼还没有丰满之前,先显露峥嵘,并不是明智的人该干的事情,因此,虽说对于刘邦的许多行为依旧看不过去,但是,如果不用对丈夫的眼光,而是单纯去看一个皇帝,刘邦还算是比较靠谱的,因此,这般一想,舒云很多时候也就心平气和起来了。

如今关中再次被刘邦占据,暂时也算是安定下来了,刘邦再次出征,然后呢,就将关中的事情交给了萧何。

而作为王后,舒云自然也是坐镇后方的一员,到了关中之后,她就发现,刘盈虽说现在性子还是有些弱,但是并不是真的就那般无可救药了,事实上,刘盈同样是一个比较聪慧的孩子,如今他年纪很小,之前的时候,不过是因为一直留在乡下,没有经受过系统的教育,而看着刘邦给刘盈选的老师,也都是些所谓的长者,虽说不是什么儒生,毕竟刘邦不喜欢儒家是出了名的,不过呢,这些人也情愿教出一个性子不那么刚烈的皇帝来。

事实上,做臣子的,大概除了法家希望皇帝非常强势之外,其他的学派,都是不会喜欢皇帝太强势的。

舒云琢磨了一番之后,干脆自己做什么,都将刘盈还有刘媛带在身边。

萧何是比较偏向于黄老一派的,他这样的性子,在法家当国的秦国不太容易混得下去,不过论起能力,他的确是有的,尤其擅长调度建设。而且,他并不是什么强势的性子,之前他就知道了舒云的才干,因此,许多事情,自然要通过舒云。

舒云呢,也不希望战争结束之后,迎来的是一个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天下,因此,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萧何带着人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机构,另外户籍管理,粮草筹集之类的,也都是萧何的任务,而舒云呢,却是开始借助于秦国留下的少府机构,开始对关中进行民生经济上的恢复。

首先需要整顿的自然是农业,因为战乱之类的缘故,许多之前有主的土地如今都被少府收进去了,然后舒云就开始收容那些因为各种伤势退伍的士卒,另外呢,还有一些因为战乱流离失所,或者是因为各种缘故,躲过了户籍检查的所谓野人,然后就让他们在少府的土地上开始种植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