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陈阿娇(第4/8页)

刘彻的心病在于匈奴,那么,王恢自然要投其所好,给刘彻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正好,匈奴人派遣使节过来,表示要继续当年的和亲之约,刘彻憋了一肚子的气,虽说汉室的所谓和亲呢,一般也没正儿八经嫁过什么公主,送给匈奴人的财物呢,也并不算多,就是个形式,但是,这对于汉室来说,依旧是个耻辱。

这些年来,大汉固然蒸蒸日上,匈奴虽说经历了几次内部的权力更迭,但是呢,这些年却也愈发强大起来,没办法,汉朝这边是硬骨头,啃不动,西域那边的诸多小国对于匈奴人来说,完全是不堪一击,匈奴人几次西征,什么乌孙,龟兹,康居之类的国家,对匈奴人几乎根本不可能造成任何威胁,因此,每次西征,都满载而归。以至于后来,匈奴人每每遭遇什么雪灾旱灾之类的,就是跑西域那边找回损失。

也就是之前右贤王在的时候,一直跟汉朝死磕,但是后来军臣发动政变,直接干掉了自个这个兄弟,仅仅留下了伊稚斜这个侄子,然后又削去了伊稚斜这个侄子的许多势力,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这位军臣单于几乎是亲汉派了!毕竟,匈奴人也不是什么悍不畏死的性子,能够轻轻松松获得收益,何必跑到长城底下丢下一堆的尸骨,最后还捞不到什么好处呢?

因此,匈奴人如今就是喜欢占一些口头上的便宜,比如说将国书的尺寸弄得比汉朝国书宽一寸,将单于的称呼弄得特别高大上,至于其他的,还真没有对汉朝这边过于逼迫。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对汉室来说,已经是极大的羞辱了。

对于华夏的观念来说,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华夏人自诩上国贵胄,对于夷狄,那是各种看不上,说人家率兽食人,茹毛饮血,意思就是,夷狄是没有文明的。而匈奴呢,有了自己的文字,甚至在中行说这个叛徒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一个粗糙的体制。也就是从匈奴人开始,那些有志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旦称王建制,对于中原就是个绝大的威胁了!而中原朝廷对此也一直非常敏感。

尤其,如果不是秦末战乱,实际上匈奴在中原政权眼中,那就是小弟弟罢了,当年无论是燕赵,还是秦国一统中原之后,都是将匈奴吊打的,甚至,其实当年草原上,真正的霸主也不能说是匈奴,先是义渠,后来呢,又是东胡,知道冒顿单于与乌孙人联手,打败了东胡之后,匈奴人才算是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

汉初的时候,中原饱经战乱,十室九空,哪怕刘邦他们被围白登山,中原已经有勤王的军队赶过来了,却也没有足够的财力跟人力跟匈奴人再来一场国战了,朝廷继续修生养息,这才与冒顿单于定下了和亲之约。

这些年来,两国之间小冲突几乎没停过,北地那边呢,因此与匈奴人多半都有血海深仇,但是,真要是说起国战来,那是没几次,最凶险的一次,差不多就是文帝时候,匈奴人直接打到甘泉宫附近了,为此,文帝甚至自己都亲自穿上甲胄,表示要与匈奴决一死战。

但是,说白了,军事这种东西,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无论是文帝,还是老上单于最后都发现,真要是双方都以倾国之力打起来,那么,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匈奴人可能会如同当年的东胡人一般,后院失火,被其他那些部族取代了自身的地位,而大汉这边呢,修生养息多年的成果也要毁于一旦,说不定,回头又是一场天下大乱。

因此,最终大家重新签订了和亲协议,约定,长城之内是汉朝的,长城之外归匈奴,也算是定下了一个大的基调,之后呢,这种大规模的入侵就很少了,反而是口头上头的官司比较多。

若是放到之后的一些朝代,对于这样的情况,算是已经心满意足了,主要还是五胡乱华的时候,大家都被打怕了,不到那个程度,不会想要跟这些游牧民族发生太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