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我来了,我就在这里,我将与你同在(下)(第5/5页)

“嗯!”李显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猜忌之色尽数退去,取而代之的,则是越来越浓的欣赏。

“陛下,臣来大唐虽然只有数月,在长安城中,却见到了火焰教,十字教和新月教神庙,与寺院、道观,相隔不到十丈并立,彼此却各安其事。此等奇观,在世间其余各地,都绝无可能!”张潜冲着他笑了笑,继续侃侃而谈。(注,火焰教,即拜火教。不想惹麻烦,其他教,也都用了化名。)

“臣曾在长安街头,看到波斯人,倭人,高句丽人,契丹人,突骑施人,奔波忙碌,说唐言,穿唐衫,饮食起居,都与我大唐百姓别无二致。臣还见到,商贩不远万里,将天下各种奇珍,运来大唐,只为赚取一把我大唐开元通宝。”

连日来,张潜可不是仅仅被世人关注。与此同时,他也在关注着大唐的一草一木,因此,述说起来,声情并茂,让人如临其境。

“臣更是见到,各国贫得无立锥之地,或者被其国官府和恶霸害得无法容身者,冒死前来大唐,只求一口饱饭,一夕之安枕。此等盛世气象,非但墨家历代矩子未曾见到过,墨家典籍上的大治之世,也不过如此!试问,微臣从没吃过秦国一口饭,一杯水,为何要坏此盛世,去怀念跟自己毫无瓜葛的嬴秦?”

“嗯!”包括李显在内,紫宸殿中九成九的人,都骄傲地挺直了身体,感觉脸上极为有光。

张潜说得是他自己在长安城中的见闻,大唐其余地区,肯定达不到这种标准。但是,谁能否定,只要皇帝李显励精图治,只要诸臣恪尽职守,天下各地,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个长安?

而张潜,也越说越顺口,越说越掷地有声:“陛下,《尚书》上有语,有容乃大,我大唐之所以为大唐,便是因为,气度恢弘,包罗万象。而我大唐越是有纳天下学问为己所用胸怀,取天下之英才为己所驱策的气度,我大唐国力越是蒸蒸日上!”

“三个月来,臣看到,天下僧众,无论其念得是什么经,只要是求上苍赐福于大唐之民的,官府皆听之任之。”

“臣看到,天下财货,只要能造福大唐百姓的,就皆为我大唐所用!”

“臣看到,天下有才能之士,只要愿意为大唐效力,哪怕他出身于高句丽,突厥,突骑施这些曾经的敌国,我大唐,亦以高官厚禄厚待之。”

“臣亦看到,天下万民,只要他愿意穿唐衣,说唐言,来我大唐之土,守我大唐律法习俗,我大唐便会将其视为子民庇护之!”

“如此之大唐,谁人不愿居之?如此之盛世,谁胆敢毁之?如此世间繁华所在,谁人不愿亲眼目睹之,亲身守护之?”深深吸了口气,张潜将目光从李显兴奋的脸上挪开,转向同样满脸自豪的张九龄,胡楠,王俊,蒋自用,甚至还有目瞪口呆的卢征明和蒋岸。

“大汉已经过去了五百余年,天下百姓,依旧自称为汉人。塞诸胡,依然冒姓为刘!而张某有幸,来到大唐,躬逢其盛,心中对上苍更是感激不尽!”

“是以,张某此生,愿意与诸君一道,为大唐所用!张某此生,愿意与诸君一道,守护我大唐盛世。让此后千年万年,生生世世,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哪怕是去国万里,都以唐人自居,以大唐为荣!”

说罢,双手抱拳,先向李显,再向周围诸人,长揖及地!

刹那间,紫宸殿内,一片寂静。随即,抚掌声与喝彩声交替而起,宛若涌潮。

在场所有人,包括一心想通过阻击张潜,来阻击毕构返回朝堂的纪处讷,都满脸潮红,手舞足蹈!

那一刻,夜风如酒,让每个人都醉了。

第二卷 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