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陆离的“大玩具”(第3/4页)

这种照搬的过程很轻松,陆离很快就完成了私服系统的绝对值编码器设计。

接下来,陆离让田助理送来了一些材料,用之前做出来的高精密激光加工设备,按照设计图,一个个制造零部件。

六十四道的绝对值编码光刻技术,比如今全世界使用的十六道光刻技术,翻了两翻,高了好几倍。

半天时间,陆离就做出来一套完整的伺服电机。

用设备检测了一下,新设计制造的伺服电机,性能比当今世界最好的产品还好了几倍。

伺服电机已经完成了技术攻关。

现在,减速器绝决了,伺服电机和伺服系统也解决了,控制系统又基因芯片,根本不是问题。那么……做个机器人试试。

回到办公室,陆离又坐到了电脑桌前,把避难所科技的蜘蛛机器人拿了出来。

之所以选蜘蛛机器人,主要是因为蜘蛛机器人的结构太合适了。

自然界中,人类的直立行走是最不稳定的运动模式,平地摔这种事,时有发生。

八条腿的蜘蛛就稳定多了,而且还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复杂环境。

所以……人形机器人,其实是最糟糕的造型。两只脚走路的机器人,是稳定性最差的机器人,就算脚下换成履带模式都强得多。

以蜘蛛形态为基础模版,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出来。

避难所的蜘蛛机器人,是一种战斗机器人,使用微型聚变反应堆驱动。

如今,陆离还没有拿出可控核聚变技术,自然就没办法用聚变反应堆来驱动蜘蛛机器人了。

只不过……就算没有聚变反应堆,用石墨烯电池来驱动蜘蛛机器人,让它工作四个小时左右,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就……开工!

随后,陆离又列出了一长串的清单交给了田助理,让他去准备材料和一些通用零部件。

等到材料和零部件到手,陆离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做一件“大玩具”。

蜘蛛机器人的支架结构,用的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外壳用上了一层钛铬碳化钽硬质合金装甲板。

关机驱动部件装上伺服系统和减速器,导线用石墨烯材料,电池组用的是石墨烯电池组。

在蜘蛛机器人的头部,还需要探测器。

陆离又把避难所科技中的“视频探测雷达”、“红外探测雷达”和“石墨烯毫米波扫描雷达”拿了出来。

控制系统上,陆离淘汰了避难所科技中的石墨烯芯片,换上了自己研究出来的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强,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除了基因编码信息之外,任何电磁信号都无法干扰基因芯片的数据处理。

这些雷达技术,都远远超出了现实中的技术。雷达的零部件,陆离又不得不自己亲手来做。

好在现在的加工技术,全都是自动化加工,3D打印技术也能广泛应用。做这些零部件也不算太难。

在基地实验室里忙活了一个多星期,陆离终于把这件“大玩具”做出来了。

这是一只巨大的蜘蛛。

八条长度超过一米五的蜘蛛腿,支撑着一米左右的蜘蛛本体,前方头部位置,露出一对锋利的螯肢口器,可以像剪刀一般开合剪切。

尾部的腹仓是空着的,里面可以装载所需的弹药。

至于攻击武器……陆离没安装。如果军方觉得有需要,可以自行安装各种机枪,甚至是单兵导弹。

拿出一台笔记本,装上控制程程序。陆离一敲回车键,“滴”的一声,蜘蛛机器人启动。

两颗复眼转动着,扫描四周的环境。高性能基因芯片,瞬间收录了复眼扫描而来的数据。

陆离把手指放在电脑的方向键上,按动方向键,蜘蛛机器人瞬间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