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性命双修(第2/3页)

人之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

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

道教吸收了儒佛两家的心性学说,又发扬了自家传统的性功学说,形成性命双修的修炼理论。

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

由此,可以将性命双修分为性功与命功两种。

性功是道教与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命功则是道教独有的传统和特色,不讲命功,不是道教。

性命相依,其中命为重。

性和命的关系就如同马和车,性可喻为马,命可喻为车,车坏马即奔,屋坏人即走。

如灯油是命,灯光泽是性。有灯无油,灯必不能发光;徒有灯油而不能发光,则不能显现油灯照明之用。

修道之意在教人积足油量,并教以点灯之法。

道经有云:“性靠自悟,命靠师传”。

大部分修行只能靠自己体悟,为师者只能原则上掌握和指导,所以说“性靠自悟”。

“悟”之一字,大有讲究,师传者不可将玄况说深说透,以免形成定格,修者难以突破和全面发展,只可释疑解惑,具体事上督促检查破解,或者以讲数事谈神话的方式举例,旁敲侧击地点化。

至于炼形炼命涉及到方法,步骤,火候时机等因素,“差毫发不结丹”,所以称为“命靠师传”。

因此,道家追求即世成道,所以更重视性命双修。佛家追求超脱、转世轮回,所以独重修性。

在自在万象门中,长老陈履安是佛道双修,营造四子中的诸葛昀,则是先学佛后入道。

有人会问了:那可以说道门比佛家或儒学等更高明吗?

话也不是这样说的。

佛理中有一句话——八万四千法门,皆可成佛。

如果把目标定在山顶,那任何修行之道都好比爬山,所有正牌正派的法门就像是四面八方各个方向上地貌不同的路径,任何一条皆可登顶,有难易快慢之别,并无高下之分。

选择修行路径,切忌有极重的分别心,认为只此一途,别法都不行,甚至为此互相倾轧打压。

另外切忌昏沉。

有些人分别心倒是不重,但又不是智慧很高后消除了,而是迷糊和昏沉,认为修习哪个门道都成,或者妄想尽量兼容并包。

关键在于根据自身的根器选择适合的法门。

以佛家为例,上根之人适合禅宗。

禅宗讲求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当下顿悟、明心见性,对根器的要求极高,想当年六祖惠能大字不识一个,只听一遍《金刚经》即可开悟。

对俗世众人,如果在红尘炼心的世俗中连人情世故都搞不掂、混不出模样的话,学禅不是开悟,而是自误。

天性淳朴之人,可以选择净土宗。

净土宗简单易行,只需念佛就行,但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是提倡众生念佛的方便法门,如果真有普世之道,佛祖何必辛辛苦苦讲法四十九年,留下无数法门呢?

通过念佛号收摄杂念,感应佛陀愿力,得进净土世界的,需要是生性敦厚之人,学识广博聪慧但“知见障”很深的就难以找到那种状态。

密宗的修行极为复杂,喜欢神秘文化又对繁复事物有兴趣且不差钱的师兄比较适合修密。

人的个性差别极大,改变几不可能,需要找对合适自己的缘法。

而且,即便是普度众生的佛门,即便佛祖神通广大慈悲为怀,世上受苦之人仍多,仍有四件事是佛菩萨们“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不能代替。

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