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学不如做(第2/3页)

云轶奇沉吟一下,对华澜庭说:“夸奖的话你师兄都说了,我来讲讲你的不足。”

“最大的一点不足是变化。”

“看得出你应该是研习过周长老的攻防四字诀法,在发招之时力求节奏和方向的变化,但是在招法转换之间却还是生硬了,你是为了变化而强求变化。”

“轮台不是熟知你所有的招式,而是这点生硬造成的一刹那的耽误让他有了反应的时间。”

“你已经知道了武器、术法都是身体的延伸,并很好地利用了这点,但你没有了解发力的支点和技巧。双腿发力,以双臂双手和武器术法发动攻击只是常规做法,这限制了你的变化。”

“你看轮台,全身各处都可以作为着力点,这样才能做出各种招架和规避的动作,转换之间才能浑然天成,不需要多余的调整动作。”

“慕倥偬把你的基础打的很扎实,但是还不够瓷实。你的武技很多,套路很熟,并已开始追求各个套路内招式之间的衔接,但这有些早了急了。”

“本来我是想传你九转大还丹功法,让你开始修炼雷属性内丹的。现在看来,你还需要先重新巩固基础。”

“这样吧,接下来一段时间,你先在套路上下功夫。”

华澜庭问道:“是我太套路了吗?过于拘泥于招式?”

云轶奇说:“错!不是太套路了,而是还不够套路。”

看到华澜庭没有理解,云轶奇解释道:

“修行是分阶段的。你学到的知识点已经很多了,但现阶段里,你把学和做的顺序弄反了。”

“通常人们学习和修行的方法是先学习再实践,但你现在应该是先实践再学习,在练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去明悟知识点的要义。”

“只有你把焦点放在做上,才能定在某处,放下别处,从而获得安定和力量。”

“所以你接下来要做的还不是思考,而是练习,把你会的所有套路反复千百遍练习,先不要考虑为什么。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你先把套路练到熟极而流,变成本能的反应,变成可以根据情况不用过脑子随手施为。”

“这是分解动作,如同学棋,知道规则走法后要先练一步杀两步杀,先不去想是怎么演变到可杀的局面的。”

“等这步完成了,我再教你招式混用和之间的衔接过渡,那时的要求会是尽量忘掉具体的一招一式。”

“比如你会的武技里可能有几十种刺击的招式,当你把这些深刻印在头脑中后,如果再懂得了发力着力的转换之道,自然在需要连续刺击时就可以用出最合适的招式,而不是等前一击用老再想着如何变成下一招的起手才能发出新的一击。”

“等你入了洞明峰后,每个月前二十天修炼,白天练习武技术法,晚上修习功法,后十天去洞明峰学习炼器。”

“这段时间你自己练习,平时我让轮台指点你,我一个月来检查一次进展,再决定下一步内容。”

“记住,不可因为枯燥无味而操之过急。厚积才能薄发,这里的薄不是少、弱的意思,而是快速迅疾喷薄。”

“修炼如同读书一样,讲求阶段和循序渐进。即便是大儒孔子,也不主张在做到以下几点时去读很多书的。”

“他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在家先以父母亲人为榜样学,出外时跟着好的大哥朋友学,做事踏实不乱来,有始有终,再广泛接纳各种人,尤其更为亲近有德行的人。如果把这些都做好了,还有功夫,才可以去学习典籍知识。”

“知识很多,就象天玑峰、天权峰的功法技法以百千记,但门里的初衷是为改良提升道门核心功法服务的,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对已经千锤百炼的自在无极功、小自在拳、大自在剑等哪怕做出微小的改进,以求更接近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