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蕲水防线(第2/3页)

管景模此时也没什么主见,听他这么一说,便同意道:“那便如此吧。”

……

浠水和蕲水之间只有五十里,等宋军进入蕲水的时候,沿岸已经经常能看见元军的侦骑了。事态紧急,他们仓促在沿岸要地建立了防线。第二日,便有大队元军抵达北岸,两军就此展开了激烈的前哨战。

与此同时,宋军水师据守的道士矶对岸也出现了大量的元军,他们凭借优势兵力夺取了宋军设在江北岸的营地,反过来用火炮轰击江上的大战船和对岸的道士矶营地。元军水师也配合地大举进击,文天祥抵挡不住,只得率军后撤到下游的鸿宿洲再次组织防御。

鸿宿洲是距离蕲水口不远处的一处沙洲,向来是蕲州的江防要地,上次蒙宋战争的时候就曾被蒙军占据,后又被夏贵收复。在其上架炮就能封锁江面,停驻于此的水师还能顺便对蕲水防线进行支援,有很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它已经是长江中游江面上最后一道有意义的防御要地了。

文天祥正指挥人将一批重炮运到洲上,忽听一阵吟诗声传来:

“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偷生避地子保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流民端复耕桑名。”

他起了兴趣,见吟诗的是抚州士绅陈世崇,便过去打招呼道:“好诗,可是随隐即兴所作?”(随隐是陈世崇的字)

陈世崇回头见是他,连忙躬身一揖,道:“不敢。此诗乃是家父所作,当年他曾过蕲州,见过当时的鸿宿洲,有感而发写下此诗。不料十余年后,我这个不肖子也到了这鸿宿洲上,真是造化弄人啊。”

文天祥点头道:“原来是藏一先生的诗,难怪如此真情流露。随隐,莫说什么不肖,你们父子能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已经比天下大多数士人都更有气节了。”

“藏一先生”指的是陈世崇的父亲陈郁,他俩父子当年在临安为官,后因直言触怒了贾似道而被贬官,回了故乡抚州,前不久又响应文天祥的召唤投军。陈郁年事已高,只能在乡利用自己的威望筹措一些钱粮,将自己的儿子陈世崇派来军中投效。

陈世崇苦笑道:“或许也真是如此。我父当年过鸿宿洲之时,鄂州尚有诸多军将士人拼死抵抗,可如今却是望风而降,也不知道……唉。”

文天祥拍拍他的肩道:“不要紧,我们并非孤身作战,且战且看吧。”

……

10月7日,蕲州,漕河镇。

“轰轰……”

北方又是一轮炮击声传来,但边居谊已经习惯了,依然在扒着手中的饭。

漕河镇位于蕲水中游,是山、河、湖交界之地,也就是后世蕲春县所在,控扼住中游南下唯一一条可行的通路,因此边居谊把主力放在了这里布防。他的战争经验可比之前那些士绅们强多了,把防御阵地布置得滴水不漏,元军找不到突破口,只能定期炮击南岸泄愤。但是南岸各阵地都修建了有效的防炮工事,这种炮击几乎无效果,该吃饭还是照常吃。

但是,安稳的局势不可能一直安稳下去,很快,一份自河口而来的急报送到了边居谊面前。

“什么,河口北岸出现了大批元军?”边居谊震惊地放下了饭碗,“怎么会,阿里海牙的大营一直在我这边,日夜都盯紧了,根本没出动啊!”

说着,他拎起头盔和望远镜,出帐上了望台,观察起了蕲水北岸的元军大营:“如此人头攒动,炊烟处处,不可能是虚张声势……坏了,难道他们的后续部队到了?!”

对面挂着阿里海牙旗号的大营这两天来规模不断膨胀,到现在说不准已经超过一万人了,着实不少,但相比元军的总兵力又不多。宋军没法侦察元军的腹地,若他们有另一支大军后续抵达,那么不来与阿里海牙汇合,反倒直趋河口,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