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黑龙江上 四 煤(第2/3页)

“讲理的土人确实难得。”刘恒信点点头,又问道:“他们可会汉话?你们是怎么交流的?”

刘平行笑了一下:“哪能呢?言语到现在也不通,不过比划比划,简单的话总能说明白了。他们总叫自己‘麦衣麦衣’什么的,因此我们才把这里叫做‘梅乡’。”

“呵,是这样啊,我以为是这里盛产梅花呢。”刘恒信又张望了一下附近的环境,“不过这里离混同江口尚有不短的距离吧,为何不再离近点呢?”

刘平行尴尬地说道:“少校,你们不就是为此而来的么?混同江口是蒙古人占据的地盘,我们去捕点鱼也就算了,实在是不敢上陆离他们太近啊!”

刘恒信哈哈一笑,说道:“是么?那正好,等我们把奴儿干城给拔了,你们就能安生捕鲑了,到时候直接在河口地上腌鱼,省却了奔波的麻烦。”

刘平行脸上露出喜色,立刻对他一抱拳:“那感情好啊,那小底就事先祝少校武运昌隆了!”

不久后,他们就靠到了梅乡湾的栈桥上。

黑水堂和湖沙帮在本地各留了二十余帮众驻守,在湾内伐木盖房,种了一点土豆和蔬菜。骨嵬岛上气候严酷,半年寒冬,只能种一季,但是土地很是肥沃,这一季出产也不少,不但足够这些留守人员自己吃,还能为每年来捕鲑的大队人马提供一部分补给,也算不错了。但是这点供应量相比北疆开拓特遣支队的七百多人来就显得杯水车薪了,因此潘学忠来看了一圈后,也没跟他们买什么粮食,只是补足了水,再让船员和士兵们轮流上岸活动活动,准备休整一阵子,等明天就再次出发。

不过不买粮食,买点别的总是可以的。刘恒信与潘学忠商议了一番之后,找到刘平行问道:“刘堂主,你们这有多余的木炭没?能不能卖给我们一点?”

现在北疆支队最宝贵的就是燃料——不但两艘蒸汽驱逐舰是耗煤大户,将来想在寒冷的黑龙江流域站稳脚跟,过冬的燃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舰队中的运输船已经携带了大量煤炭,还都是精选过的优质平滦煤,不过哪里会有人嫌手里的资源少呢?抓住任何机会补给燃料是必须的。

刚才他已经看过了,梅乡内陆是取之不竭的森林,也已经有了砍伐的痕迹,取得木炭并不困难,不然铁牛帮这些人在这里怎么过冬?就在刚刚,海边还有人在煮盐呢。刚刚救了你们一命,买点木炭总不能推诿吧?

不过没想到,刘平行居然真的露出了令他不快的犹豫表情:“呃,那个,中校,我们这木炭也不多啊……”

刘恒信顿时面色不愉,刚要发作,就从对方口中听到了一个令他惊喜的消息——

“不过……我们这有不少煤,不知道行不行?虽然烟味大了点,但挺耐烧的。”

刘恒信立刻转怒为喜:“什么,你们这里有煤?”

刘平行看到他露出了喜色,暗暗松了一口气。木炭好烧而味小,煤炭则相反,一向都是前者要贵些,他本以为刘恒信会更偏好木炭,还为梅乡拿不出木炭而有所担忧,没想到对方反而更喜欢煤炭,这可真是正好了。

“是啊,我们在这里挖冰窖的时候偶然挖出来的,当初还耽搁了不少挖窖的功夫,不过也亏是有这些煤在,我们的帮众才能受的住骨嵬岛上的寒冬,那可真是冰坚似铁的冷啊,都不敢在外面撒尿的……”

这些年,鲸海上奔波的渔民们,在向中原送去越来越多鲑鱼的同时,也在探寻更好的保存鲑鱼鲜味的方法,毕竟鲜货和腌货的价可是能差出一个数量级的。而经过了几年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办法,那就是——冷冻!

这个时代当然没有电冰箱,但也有变通的方法,那就是在冬天大量取冰存放入地窖之中封好,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而在寒冷的骨嵬岛上,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寒冰这种资源是最不缺的,只要在夏季开挖地窖,冬季取冰存入,就可以存到来年的捕捞季取用。届时在快船上设置专门的保温舱,内装冰块,外裹棉被,刚捞上来的鲜鲑鱼装进去,一直运到江南冰都化不完。而这种冰鲜鱼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口味,也就能卖出远超腌鱼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