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出山(第2/4页)

郝经在这里教学,自然是由于东海商社的安置。

当年海军陆战队扮成海盗将郝经一行三人劫到崇明岛,之后装作要将他们处决,把他们带到了外海之上。这时,海盗船“偶遇”了一艘商船,于是暂且放下了处决工作,冲上去开始了打劫。结果两艘船“你追我赶”的时候,又“偶遇”了一艘北上的星火级立夏号,于是郝经等人就被立夏救了下来,带到东海国内“安顿”了下来。然后郝经就被安排到了崂山学宫,在这个小小的国学系讲讲儒学。

起初,郝经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于救了自己一命的东海人,自然是感恩戴德的,但是后来就渐渐察觉到了不对。要是说东海国作为宋朝的藩属,在他们表明了身份之后,不愿意将他们送还北地,那也算合理。但是却连南宋也不报备,就这么秘密地把他们软禁在小院子里,连出门看看都必须审批,这就很奇怪了。

东海人虽然限制他们外出,但并不禁止信息的流入,在郝经陆陆续续了解到后来局势的发展之后,不禁就对东海商社在整个事件之中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怀疑。但也仅仅是怀疑而已,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也不好就这么指责他们,只是日常与东海人的交流之中语气不可避免地渐渐不太和善了。

之前东海人把郝经劫走,只是为了谋求崇明岛的主权,后来留着他们,也只是一步闲棋。然而这步闲棋在这个时候却出乎意料地有了价值。

泰山之战刚结束,后续影响还在发酵,东海军必然还要与蒙军再做过几场才能最终尘埃落定,但战争不可能一直打下去,不然谁都撑不住。全体大会当初制定的战略目标基本已经达成,想要的东西已经收入囊中,现在是该想办法结束这场战争,好好消化成果了。结束战争就需要进行和谈,然而他们该怎么与忽必烈接触呢?说起来,东海股东们对忽必烈的了解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后世的教科书,对于他真正的性情毫无认知,这该怎么入手?

于是,他们就想起了郝经。他作为忽必烈手下的一大文臣,当初被忽必烈派去南宋和谈,现在反过来派回蒙古和谈,不正是最好的人选吗?当然,这中间还存在一个解释事情来龙去脉的难题,少不得头疼一番,不过相比这场牵扯到数百万人的战争,也不算什么了。

郭阳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又从中取出一份前日发行的《东海新闻》特刊,交给了郝经,说道:“不久前,我军在泰山之南打败蒙古亲王按脱所率数万大军,收复东平,山东战事大局已定,北朝已经不可能取回济南。为天下苍生计,还请郝老夫子出山,为我国做个说客,与忽必烈大汗商议双方退兵罢战划界分治之事,还世间一个和平。”

郝经听了他所叙述的信息后一惊,按脱这人他是知道的,不算能将,但也绝非庸人,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败了?

他赶紧接过那份报纸,看到上面是他极不喜欢的横排简体字,眉头一皱,刚要喊学生过来读给他听,但终究还是迫不及待,从袖中取出一个放大镜,将报纸放得远远的读了起来。

中间读到双方军力配备的时候,郝经心里又是一惊。他长期随忽必烈出征,操办过不少军务,自然能看出报上罗列的数字之详实,远不是平日文人吹水的那种动辄数十万的风格。他一边看着战报,一边揪着心,等到看到后面,更是差点把放大镜给惊脱了手:“……甚?严东平降了?!”

严家的势力范围可是涉及几十州县百万人口,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更直接影响济南的补给和支援。要是严忠范仅仅是战死,那还好,换个人顶上去就完事了。可要是整个儿投降过去,那可就崩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