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交易(第2/4页)

不过他生意做到这份上,自然有大量手下处理事务,一般小事没必要亲自出面。而今天这笔交易嘛,居然需要李应和黄鹤亲自交接,那当然不会是正常的商业交易,而是——

见不得人的军火交易!

李应后院的仓库中,大大小小的箱子堆满了一地,黄鹤带着两个近卫兵抱着胸站在门口附近。李应的几个亲信搬过来一个中型的箱子,李应亲自拿撬棍将它撬了开来,掀开里面的稻草,取出一件黑漆漆的勇士甲。

“试试。”他顺手将胸甲递给旁边的一个亲卫。

亲卫将它放在地上,抽出腰间的短刀劈了上去,然后发出“碴”的一声,火花四溅,刀滑了开来,在甲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划痕,露出里面闪着银光的钢铁本色,不过离穿透还差得远。

他又换了一把短矛,用力朝地上的黑甲扎过去,但还是滑了出去。他想了想,把甲翻过来,凹面朝上用脚踩住,然后又扎了上去。这次角度找的挺好,正扎在脚踩的侧面旁边,在上面扎出一个小孔,矛尖在后面露了出来。

现在的外销型勇士甲和制式的玄武甲采用了同样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外形和厚度都是一样的,只是热处理省了几个步骤,强度要差不少。但相比劣质钢乃至熟铁制成的札甲,还是有不少优势。

“嗬,”李应把地上的甲捡了起来,拿起来看了看,又掂了掂,心中很满意,但嘴上仍然故意挑刺道:“也并非刀枪不入嘛。不过如此轻便,倒也是值了,再与寻常甲具一缀,就差不多了。”

此后他又接连开了几个箱子,除了勇士甲,还有一些头盔、强弩、炽炎矛头、马刀之类的东西,全是优质的兵械。

李璮自从去年被李庭芝用大炮攻占了涟水南城之后,就一直偃旗息鼓,不但没试图夺回南城,还收缩兵力,甚至与李庭芝暗通款曲。

在他看来,南宋北拒蒙古,东连东海,内部也有李庭芝这样的人锐意进取,显然是有中兴之象的。而北边的忽必烈却内忧外患一大堆,眼看着就要完。看来差不多是该弃暗投明的时候了。

去年底,忽必烈派去南朝的国信使郝经一行人在真州公然被海匪杀害,消息传到北地,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后来宋廷出兵剿灭了崇明海匪,声称为郝经报了仇,但这样的事发生了,无疑是狠狠地抽了忽必烈的脸,气的他勃然大怒,当场就号称要兴兵伐宋。

但是说说容易,真要打哪那么容易?北边的阿里不哥虎视眈眈,根本没有对南动兵的余裕。

所以忽必烈嚷嚷了半天,却根本没有南征的意思,再次让李璮看透了北朝的虚弱,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到了今年,由于李璮在淮河一带裹足不前,接连受到了朝臣的弹劾。但是没想到,忽必烈为了安抚他,非但没责怪,反而将益都附近的盐课交给了他处理。李璮自然上表好一顿表忠心,但实际上却暗中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有了盐课之后,他的财政充裕了很多,一面不断招兵买马,一面找上了东海人,要求购买一些军械。

这一是因为经过多次战争,东海军械的精良已经小有名气了,二是因为如果在益都府内大肆打造军械,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样打草惊蛇的事还是少做一点好。

其实还有个三,他也有出钱交好东海国的意思,但是东海人现在还毫无身为列强的自觉,并未想到这一层。

在购买军械这件事上,李璮的出手可比赎回俘虏痛快多了,不怎么思索就答应了动辄二三十贯的单价,大手一挥批给了李应三十万贯的额度,让他看着买。

在这么大的交易额诱惑之下……不对,是看在李璮同样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份上,东海人出于加强潜在盟友力量的考虑,没怎么争论就同意了这笔军售案。还给了一个优惠价,一个包括胸甲、头盔、矛头、强弩、军刀的套装才69贯,只赚了不到六十贯而已,真是割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