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孔子和墨子将成为中华文化庙堂之中的文理二圣(第2/3页)

当然,若要让学生们学习,首先要有老师,则老师必须要首先学习,从教授数学、天文地理的老师中选拔一批人出来集中学习格物学,吃透了这本教材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开设课程。

五年内,我要把这门学科纳入科举考试中,所以时间紧迫,任务沉重,刻不容缓!诸君,我已下定决心,把我余生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其中,誓要办成此事不可!”

郭鹏一拍桌子,让学部群臣惊讶不已。

老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他们惊讶之余,只得翻开课本,开始阅读这本格物学教材的内容。

说老实话,很多人从翻开来之后就没看懂多少内容。

字都是认识的,但是组成句子和词语之后,他们就不认识了。

还有那些奇怪的问题,他们更是难以想象。

什么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为什么站在地上不能飞起来。

为什么跳起来之后一定会落回地面,土地里为什么能长粮食。

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之分,为什么会有四季轮转,为什么会下雨,会干旱。

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都没有准确的答案,郭鹏把这些问题列在了教科书的第一页,询问学子们能否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可以,那么就回答,并且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如果不可以,那就翻开第二页,开始认真努力的学习这本书里的内容。

从这本书的第二页开始,郭鹏从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开始讲述。

他说以前的古人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平地上,天是圆的,地是正正方方的,以此为基础认识这个世界。

甚至由此发展出了很多哲学理论,比如天干地支之类的,发展成为构建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

但是,自从大航海的时代开启之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他觉得天圆地方是不对的,他觉得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体之上。

理由就是,从远处观看海船归来,一定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慢慢看到船体,给人感觉就像是海船从下往上前进一样。

为了佐证这个看法,郭鹏还画了几幅图,一个人站在陆地上看着海船,从看到桅杆到看到船体,海船和人的相对位置不断的变动,以此描述自己的这种看法。

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所以才能用这样的方式看到远处的物体不断接近。

如果说大家生活在一块平地上,为什么不能一眼望到头呢?

如果地是方的,海平面向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是完全平的,为什么不是从最开始就看到船底而是桅杆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描述,还有那几幅图,首先就让一大群学部官员陷入疑惑和震惊之中。

说老实话,他们的宇宙观世界观是相当朴素的,他们是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自然也接受了天圆地方天干地支等传承自上古阴阳家学说的理念,觉得这是真理。

世界就是如此,就是一个大平板,只有脑袋上的天是圆形的,所以大家才能看到日升日落。

他们无法想象为什么他们能生活在一个球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难道不应该摔倒吗?

建筑物不应该倒塌吗?

郭鹏接下来就解释了这个问题。

即人为什么不能飞,为什么跳起来之后一定回落回地面,就像是被地面死死地吸附住一样。

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扔一块石头会落地,洒水也会落地,飞鸟都要落在地上休息而不能总飞在天上。

这是为什么,会不会是有一种莫名的吸力正在限制着我们飞上天,而把我们吸附在地面上不能飘起来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能和第一个看法互相佐证。

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这个球体有着巨大的吸附力,可以把球体上的一切、包括人全都吸附在它的表面,这样,即使它是球体,我们也不会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