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3/4页)

余凝听完笑道:“这个比飞花令还要难一点。”

大家都没玩过,又觉得新奇,很快就组起局来。一副牌有十二张意象牌、四张意境牌、六张情感牌和五张功能牌,除了沈砚书观战,场上七个人,团团围住茶几开始轮流摸牌。

桌角放了计时用的沙漏,容溪摸了一张牌,却道:“我好久没见过郑潇了,她怎么样了?”

“她好像和男朋友复合了罢,不太清楚。”陈辰接了一句,先前郑潇出事还是她过来接的,但也不清楚郑潇这段时间到底在忙什么。

沈砚书倒是知道一些,不过他已经私下点过一次了,想着对方是成年人,做事应当心里有数,于是不打算告诉容溪。

容溪也没在意,她的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在牌上了,率先打出去一张“意像——舟”,背了一句有“舟”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顺时针出牌,轮到余凝,但她没有出牌,只是接了一句,“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这算过关了,接着到余雪,她出了张“意像——水”,这就要答一句既有“舟”又有“水”的诗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计时是两分钟,如果超出两分钟没有答上来,就要把场上所有的牌都收归自己手中,直到有人手里的牌全部出完,游戏结束。

这个游戏很考验古典诗词的积累,是一个桌游版的飞花令,容溪很快就败下阵来。

被虐了两三次之后,她习惯性的扭头去看沈砚书,“砚书哥哥,你替我玩啊?”

“……不让你请外援,就干脆让位了?”余凝看着她吐槽道。

容溪摸摸鼻子,起身和坐在背后观战的沈砚书换座位,抱着抱枕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沈砚书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就跟在沈老爷子和沈兆轩身边学习,尽管不是亲生的孩子,他们也精心教养,让他学了很多传统知识。

背诵唐诗宋词不过是其中一样,他们也不要求他理解透彻,只叫背熟,“记在心里,以后长大了懂道理了自然就懂。”

所以这种游戏在他眼里就是小儿科,往常他们几个玩,最后只有沈砚书兄弟俩斗来斗去,其余几个人都只能当吃瓜群众,这也是他说辜俸清他们不会来玩的原因,就算来了,也肯定不会玩。

但张子滨和余凝他们不同,古琴这种东西,除了学习指法之外,接触的更多是传统文化,对古诗词一点都不陌生,不能背个几百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古琴的。

他们一直玩到了下午五点多,乐此不疲,意犹未尽,容溪看得特别过瘾,连声道:“以后多来玩啊,我喜欢看。”

邹梁琛看着她调侃道:“你怎么不自己多背一些,玩得最差劲就是你啦。”

“术业有专攻嘛,我不会背诗,但是我会看病啊。”容溪摊摊手板,神情坦然。

几个人又一起吃过了晚饭才散,容溪收拾了茶几,搬了笔记本电脑坐在客厅查资料。

沈砚书去练琴,断断续续的,她问:“新曲子?”

“讲围棋。”他点点头,左手略抬着没有接触琴弦,右手中指一勾,发出个散音来。

容溪站在门口听了一段,慢慢听出些洒脱闲适和畅快悠然来,似乎一对挚友在松窗下手谈,她歪着头问:“哪首诗?”

近来沈砚书写的曲子全是邹梁琛工作室那个项目的,他笑了一下,“陆游的《观棋》。”

容溪拿着手机查了一下,“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果然是提到了松树的。

“明天跟我回家去一趟罢?”沈砚书停下来问她。

容溪一愣,“……去你家?”

“嗯,我们在一起之后都没回去过。”沈砚书点点头,见她眨着眼目光闪烁,又笑了起来,“刚好节目组想请爷爷题个字。”

容溪只好点点头,“行、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