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全军覆没(第2/4页)

这要是放在以前更麻烦,都得去各家各户借,一家事儿百家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东西多了,容易弄混喽,所以,像凳子啥的,自个家都做上记号,或者在凳子的背面,写上自家的姓氏,归还的时候也方便。

就是碗筷儿啥的不好认,总不能在碗边都打个豁牙子吧,所以也有拿出去一摞好碗,最后还回来的里面,夹着几个破碗,这也是保不齐的事儿。

还有梁小虎的新房,也放了几张桌儿,主要是招待娘家客。再往西挨着的也是个空房子,全都占上,另外再加上前院包大明白他们两家。合起来,每一波放三十张桌,将近三百人的样子。

参加喜宴的总人数,连大带小的,将近千人,最少得吃三波。

第一波当然得先可这些小娃子来,反正娃子们吃得快,吃完了就省得闹腾。现在生活水平好了,不像从前。要是田小胖小的时候,听到村里谁家办事,那小娃子们的眼睛都蓝了: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啥好东西,有鱼有肉的,谁能受得了这种诱惑啊!

所以那些比较没出息的小娃子,这波吃完了,又继续坐下一波。保不齐就被捞头忙的给拎出去,弄得吱哇桥嚎的。

这种是比较傻的,有心眼的,谁可一家坐席啊,这波在老张家吃完,下一波就转到老李家吃去。边吃还带边打包的,什么肉丸子了,炸的江米条之类的,都把衣兜装得鼓鼓囊囊的。

当然了,现在条件都好了,这些娃子们不可能再那么干。只有阿马尼这货没出息,一边吃,一边划拉。没法子,最后只好给它拿来一个方便袋。

不到半个小时,娃子们就全部撤桌,然后收拾碗筷,准备下一波。第二波主要是安排游客,一桌桌的团团围坐,抽烟喝茶水,等着开席。

很快,就有半大小子端着方盘进屋。大方盘里面一次性能摆六个盘子,上边还可以再摞几层,一次性端个十多个大盘子轻轻松松。

盘子多份量当然就重,所以端着的时候,方盘的一头搭在肩膀上,然后一手擎着,一手在旁边扶着,还得稳稳当当,盘子里面的汤汤水水的不能洒出来,也算是技术活。年龄太小的娃子干不了这个,只能倒酒盛饭啥的。

不过呢,这盘子里却不是酒菜,而是饭前消磨时间的干果之类。每桌四盘:瓜子,榛子,山楂球,沙果干,都是黑瞎子屯出产。

好东西啊!游客们不由得眼睛一亮,因为产量有限,这些东西,花多少钱钱也买不到的。

嗑一把瓜子,吃个山楂球,外面裹着一层白白的糖浆,里面是红彤彤的山楂,酸酸甜甜,老开胃了。

值了!游客们觉得这趟旅游太值了。

不大一会就开始上菜,八凉八热,一共十六道菜,大都是具有农村特色的菜肴,比如粉焖子、猪头焖子、蛋肠之类,在城里很少能吃到这么地道的。

还有大鹅炖土豆干,从月亮湖冬捕的鲜鱼之类,游客们大快朵颐,吃得好不畅快。

最难得的是,每人还有一杯黑瞎子屯出产的猴儿酒,为了这场婚宴,也真是下了老本儿。要知道,这猴儿酒,等储存一年之后才会在市场销售,价格据说比那些高档的洋酒还翻好几倍呢。

唯一叫游客们不满的是,这么香甜的猴儿酒,一杯不够喝啊。

“你们就知足吧,就这一杯,没几百块根本下不来滴。”包大明白一边忙活着,一边给大伙解释。

游客们心里也都平衡了:能喝上一杯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这一拨速度就慢了不少,大伙边喝边聊,喝了快两个小时,这才尽欢而散。时间都已经快到下午两点了,好在第三波主要是村民,大伙平时都吃两顿饭,也习惯了。

第三拨人员比较杂,有一部分村民,也有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他们也都跟着凑热闹来随礼。本来田小胖给他们定的是十块钱标准的。结果人家觉得实在太少,非得拿最高限,一百块。就算这样,人家还不好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