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5页)

宜妃,是个有大福气的。

她会保佑小五,刚出生的小九,也会保佑他的亲哥哥。

“老祖宗您看,九阿哥身子骨壮实着,眉眼像极了宜妃娘娘!”董嬷嬷笑着道,转头看向康熙,“鼻子,嘴巴,与万岁爷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听闻董嬷嬷的话,康熙手指一颤,满腔怒火顿时消弭无踪,僵硬了好半晌,嘴角扬了扬,转而温声道:“让朕……看看。”

若说方才是寒冰凛冬,现在就是春风暖阳。

梁九功大松了口气,笑得脸上褶子遍布,随康熙一道,把襁褓中的小阿哥细细打量了一番。

小阿哥还在熟睡,砸吧砸吧嘴,睡得很是香甜。

“真如嬷嬷说的那样,像皇上,也像娘娘。日后,还不知要迷倒多少姑娘家!”梁九功喜笑颜开地说。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慈爱地笑道:“也像极了胤祺。”

翊坤宫霎时寂静了下来。

康熙重新开始转动扳指,想问一声云琇如何了,她挂念着胤祺,会不会睡得不安稳?

就在这时,隐隐约约的通报声响起:“太后到——”

太皇太后和康熙皆是一愕。

“皇额娘,皇帝,胤祺已然大好,睡了一觉,出了汗便不碍事了。太医说他从小健壮,风寒的症状也不会有……”太后满面笑容,浑身松快地进来,用蒙语飞快地说了一通,“这不,安顿好了小五,我急着来看看。宜丫头如何了?生了没有?”

胤祺已然大好?

如一块大石落地,太皇太后猛地起身,念了声阿弥陀佛,高兴地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看看,胤祺的额娘,给他生了一个再健康不过的弟弟!”

随着太后的到来,康熙心中阴霾尽去,霎时朗笑出声。

琇琇实乃大功臣,身上带着福运,庇佑着孩子们,也庇佑着朕。

“翊坤宫上上下下,添三个月的赏钱。梁九功,晓谕天下,九阿哥赐名胤禟,记入玉牒……快马去盛京报喜,让三官保也好好地乐上一乐。”

梁九功笑眯眯地应了:“嗻!”

另一边,太后抱着小九不撒手,董嬷嬷乐呵呵地望着,内心的忧虑尽去,正殿一片喜气洋洋。

日暮西斜之时,宜妃产子,皇上赐名胤禟的谕旨传遍了六宫。

“生了九阿哥,母子平安?”永和宫,德妃搁下了碗筷,顿觉没了胃口。

难不成,胤祺落水,对她半点也没有影响?

郭络罗氏的心,到底得冷硬成什么模样!

她冷笑一声,缓缓开口:“倒是本宫小觑了她。”

吴嬷嬷深知娘娘定然不会高兴,轻叹一声,慢慢地给她揉着太阳穴:“宁寿宫那头传来消息,五阿哥落水后,四阿哥当即要救他,被下人们拦住了,太后也没有责怪的意思……万岁爷下令封了口,看样子,要等查清真相再做处罚。”

“那些奴才本就是弃子,泼油的事,查清楚又能如何?”德妃面沉如水,“本宫要的,是宜妃不能安稳产子!再不济,胤祺坏了身体,从而恨上胤禛,也是好的。”

骤然得知噩耗,又是怀胎十月,身子最为虚弱的时候,一个刺激下来,孩子保不保得住还另说。

若能一尸两命……

结果呢?母子均安,宜妃真是命大。

还有五阿哥,安然无恙,莫说高热了,连风寒也没有患上。筹划了许久的借刀杀人之计竟毫无用处,还为宜妃博得了皇上的怜惜。

瞧瞧,九阿哥一出生就得了赐名,而她的胤祚,满月了才有名字。

可想而知,九阿哥会有多么受宠!

“罢。”德妃按捺住心头的气怒,重新拾起了碗筷,若有若无地讽笑了一声:“算盘落了空,本宫倒还忍得住,殊不知还有更失望的人。”

……

储秀宫,乃赫舍里庶妃的住处,虽说她享有嫔位份例,但到底没有正式册封,只能居于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