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页)

她声音很低,他几乎听不清,靠近几步,两人距离近了。孔绣娘心跳得极快,垂头瞥见他一块衣角,听他又开了口,说:“可是婚姻大事……”

她大着胆子,又凑近一点儿,把脸颊贴在他胸口上,红着脸闭着眼道:“林大哥,你什么都不用说,我不觉得委屈,我不想等啦,咱们原定就是三月,你不能反悔。你若是反悔,我、我不会原谅你的。”

说完,她飞快退开两步,举着手里的空盆挡住红透的脸,“早点睡,林大哥,我打水去啦。”

林顺目送她走远,他心跳得很快。被夜风拂过鬓发,他缓缓沉静下来。

他原想说的事,并不是婚事。可当着她,那些话变得好生艰难,说不出口。她也没给他鼓起勇气的机会。

他不忍心让她失望。

可是就放任陈兴一个人走吗?万一路上有什么事,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他该怎么办?是该守着这一大家人,守着孔绣娘,还是和陈兴同进退,和阿柔同进退?

——

林顺到底没有走。

陈兴和林氏分别来劝他,劝他想想这院子里住着的老人家,想想随他千里奔逃而来的孔绣娘。

陈兴独自上了路,事先没敢惊动爹娘,等他走了两日,消息才瞒不住,陈婆子哭得泪人儿一般,担忧他路上有什么三长两短。

——

转眼三月就到了。

柔儿扶着门,缓步迈过门槛。金凤在后瞥见,飞速迎上来将她扶着。

她的肚子有四个多月了,已经显怀,能看出一点隆起。

清溪换了父母官,增添了一批城守。有一回西城门被攻陷,不过很快就被增援来的官兵镇压住了。

负责城防的是朝廷新调任过来的武将段隼。说起来,与赵晋还有些渊源,这人原是兴安侯义子段鸣的同宗,一到清溪,就四处拜访乡绅。如今留在城内的富户不多,多数有门路的都已买通城守举家迁离,剩下的人里,最有钱有势的就属赵晋。

段隼此刻坐在赵宅前院明堂椅上,慢条斯理捏着盏盖撇去茶水上浮起的茶末。

“这么说,”他声音慵懒,刻意拉长了调子,“赵官人是不愿意的了?”

赵晋笑道:“段大人别这样说。能为官府效劳,赵某乐意至极。只是拙荆有孕在身,行动不便,实在不宜迁居。赵某在清溪城内还有几处宅子,大人若是喜欢,尽可……”

“你那几个宅子本官知道。”段隼掀起眼皮,皮笑肉不笑地道,“那几个,可没有赵官人现今住的这个地方宽敞,既是屯兵,自然是要操练的,总得余出个校场,你说是不是?”

赵晋笑容微冷,垂眼端起茶,“那真是不凑巧。看来,这回赵某是效力不上了。”

端茶既是送客,赵晋的意思很明显。可对方不接招,浑似没注意到他的举动一般,冷笑道:“赵官人乐善好施,丙申年秋安远镇大火,丁酉年水南乡水灾,官人出钱出力,善名远播,为此,蒋天歌大人还受过嘉许,说他处置灾情有方,怎么到了本官这儿。官人便推三阻四,百般不愿配合?怎么,官人是瞧不起本官?抑或是瞧不起本官的族叔段衙内,瞧不起兴安侯府?”

他彻底地寒下脸来,讥诮地道:“用不用本官求了兴安侯他老人家亲笔书信一封,官人才愿意出手相助?”

赵晋靠在椅背上,长腿交叠,笑道:“段大人说笑了。大人率军而来,力抗反贼,安守一方,赵某作为百姓中的一份子,自然感念大人恩德。只是宅院一事,实在不便。大人远道而来,将士们辛苦,想必军中辎重不足,粮草有限。赵某田庄上尚有些富余的谷粟,若是大人不弃,明日即可送往衙门,还望大人笑纳。”

对方闻言不语,脸色并不好看。赵晋理了理袖子,又道:“眼看就是正午,若蒙不弃,还请大人留下吃顿便饭,容赵某略尽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