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4/4页)

镇上不比省城,这里商行规模都不大,也不若省城富庶,衣绣店里能卖的也都是当地常用的,好东西也有,但价格比外头贵的多,有钱人当然不在意价格高这几成,可若是家境一般又想用好料子的,不免就望而却步了。

柔儿虽在浙州时也不是见天儿出去,但跟着金凤逛了几个绸缎庄,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她那时候学女红十分用心,还想过靠这个做生意,后来发觉自己绣工实在比不上正经绣娘,这心思才歇了,专心开始学做点心做小菜。

“浙州城西黄梅巷有家店,卖这种料子、也有花罗和蜀锦,可能因着位置不大好,开价比旁的店要低,不过云锦、妆花、缂丝这些,只怕就没有了,那得去更大的铺子里买。您若是在那儿买料子,还能请那边的绣娘帮忙描花样子,然后回去自个儿绣,掌柜的还送绣线,您要是想买,待会儿我把地址跟铺子名儿给您写下来。”

那妇人高兴地道:“不瞒你说,我刚随丈夫迁到镇上来,一直想去浙州府,可是家里头也没个熟络人带着我逛去,心里紧盼着能去一回呢。妹子,我瞧你斯斯文文,又会写字,又认得这么些料子,倒不像这小地方的人啊。你身上这花样子,是自己绣的?”

柔儿今儿穿的是件淡紫色对襟长衫,洋绉纱裙子,袖口领口绣了两团花样,她觉得颜色素淡,就穿着了,听妇人一说,她不由低头去看,原来绣的是双蝶绣球花。

她微微脸红,“不是的,衣裳是人家给的,自然是原来就绣好了的。”这是吉祥楼的针线,她实在不敢居功。

妇人摩挲着那花样直叹气,“这可是京里正时兴的花样子,这是谁送你的,可真阔气。妹子,我瞧你在店里忙来忙去,汤水不要钱,茶水不要钱,那些人也就点个包子馒头米饭的,能赚什么?要不,你干脆当个引路人,过两日带我们姊妹一块儿去浙州城逛逛,耽搁了你生意,照着你工钱付给你酬劳,你可愿意?”

柔儿着实吃了一惊,她从来没想到,还能靠着带人逛大街赚钱?

不过去浙州……

她摆摆手,“真对不住,您也瞧见了,我还得留下来做点心,浙州城方方正正,其实很好找的,您乘车进城,想去买什么或是去哪家店逛,随意找个行人问问,他们就能给您指路来,浙州人热情实诚,您不用担心。或是实在不放心,您要买什么,但凡我知道的,都给您写个地址,您看成吗?”

她不想去浙州,也不敢去。

当时走得虽然轻易,可赵晋说过,要等他忙过那阵,派人把安安接回去。

她怕遇着他,叫他想起了安安。若是孩子不在身边,她的日子要怎么过下去。

况且,她也实在不想再回去了。故地重游,怕是只有酸涩,不会再有欣喜。

妇人见她拒绝,露出失望的表情,“罢了,那就不劳烦你了。”

柔儿点点头,招呼妇人慢慢吃,自己转身走上楼,把身上的洋绉纱裙子换了。

林氏端菜进来,适才听见几人对话,柔儿一上楼,她就凑了过来,“夫人是想寻个掮客么?我去过几回浙州,能给您引个路的。”

那妇人打量她,“你跟适才那位是……”

“那是我妹子,她就是浙州回来的,往常我跟我丈夫常去瞧她,所以那边儿我也熟。”

妇人点点头,“那后日一早,你抽的出空吗?”

“行,行!没问题的,自家的店子,叫家里人多招呼一下就行。”

林氏瞧这两人穿戴颇贵气,像是大户人家出身,又有点南方口音,多半是外地才来的。转转大街就把钱赚了,林氏觉得划算,一点也不想错过。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可是等到后日林氏傍晚到家,却带来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也是到了这日,柔儿才知道,赵晋给人抓了,铺子封了,人也入了大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