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 133 章(第2/3页)

幼年患病,好不容易撑过来,可与恩人之女,且是心爱之人成婚,却要被迫让步。

既不纠缠,也不为难,一个人远走他乡,积累见闻,博学广识。

终于得到机会,义无反顾的来到长安再续前缘,谁想,又多了楚家公子这个情敌。

即便如此,到最后,还是楚绪宁先动的手。

就这,谁敢说他冲动易怒,谁能说他残暴心眼小?

这分明就是一个顾全大局,沉着隐忍,宽容但不无度让步、专一且深情的男人!

难怪圣人也不吭声,合着是他儿子抢了人家本该明媒正娶的媳妇儿啊!

在与明家的婚事上,秦晁才是那个苦主。

忍到如今才出手,虽然爆发的可怕了些,但细细咂摸,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而他由始至终不曾对宁国公府发难,任谁看都是因为对盛安郡主一片痴心,不敢有半分毁伤。

此外,当初宫中内定明黛为太子妃,出事后又立马当做没这回事,在朝臣的踊跃下另选了木氏女。

大家心知肚明,元德帝给的郡主封号是补偿,若非两位郡主出身本就尊贵无需再抬,陛下说不定还能把她们认作义女——当不了皇家的儿媳,当皇家的女儿也一样。

迄今为止,大家可都还记得长安城时不时有官员下水的情形,可谓是人人自危。

大家心照不宣的将明家视为那段惊心动魄的源头。

而后安国公府木氏成为太子妃,明黛和太子的事无人再提。

谁提就是一次得罪两家。

若他们深究,很难不碰到那些敏感禁忌的话题,也很难不得罪人。

不少气势汹汹递出谏书的朝臣,又手忙脚乱把谏书抢回来压倒了枕头下。

大家心照不宣的开始观望起来,期盼有一个勇者能带头把事情搞请来。

没想,带头的勇者没来,撤诉的和事佬先来了。

这便是第二件事——楚绪宁非但没有追究秦晁废了他手的事,还为先动手赔罪了。

大家都傻掉了。

不错,是楚绪宁先动的手,不仅不占理,还是奔着杀人灭口的行为走向去的。

可楚绪宁也确实被反伤了,楚家哪怕站出来哭一哭也好啊。

现在楚家迅速的息事宁人,就让继续揪着此事不放的行为显得十分的不纯粹。

师出无名啊。

“难怪当日父亲和母亲一听说你的身份便神色异常,紧跟着问起了三叔。”明靖听完秦晁的话,恍然大悟。

秦晁笑笑:“正是如此,不过情况与事实截然相反罢了。”

是,截然相反。

不是那人救了明玄,而是明玄在剿匪时,救下了被山匪抓起来准备要赎金的商户们。

其中一人对明玄感恩戴德,主动报了家门,明玄这才知他是为儿子攒药钱四处奔走。

都是为人父母,明玄深感其不易,让他跟着军队走了一阵,算是护航。

宣州与江州离得近,后来,明玄还让明程帮那人寻过名医。

那人知恩图报,虽然他的儿子最终没救回来,但他一直记着这份恩情。

他不愿承认儿子已离去,对外都称他远游去了。

此前,得知宫中也要明媚为妃,明玄和长孙蕙便想起了这茬。

明黛入宫是板上钉钉,但明媚还可以商量。

那人早年受明玄太多恩惠,义不容辞的配合,借救命之恩和娃娃亲先将明媚的事定了。

他儿早已不在,只等过了这一阵,找理由解除“婚约”,这事也就揭过了。

谁知,后来她们发生意外,此事也无人在意。

整件事中,最凑巧的是,明玄施恩的那户人家也姓秦。

当秦晁带着自己挣得的一切去恳求明程时,明程便也想到这茬。

于是,明媚没用上的机会,让秦晁用上了。

他一用这个身份,长孙蕙和明玄自然就知道是谁干的了。

秦老爷的儿子很小就得病,家里嫌弃,他多独自住在外头,不与人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