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长安篇(第3/4页)

“两年前,大兄想入护军历练,却受不得严管,饮酒误事,是明玄将他保出,只罚了俸禄。”

“二兄与同僚生口角,只因那人寒门出身便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是明玄多方奔走,又为他换了职位,化干戈为玉帛。”

“靖儿争都水监一职,你们不知从哪里听来有人意图出钱买官,唯恐靖儿败北,竟自作主张替靖儿加码,与那商贾出身的小子斗富!若非我及早发现,靖儿早已名誉不保!”

长孙蕙笑一下:“偏你们占了外祖父母的身份,还得在他面前为你们遮丑。”

她站起身,眼神慢慢略过面前的双亲。

“女儿出嫁时,二位的斥责言犹在耳——我享长孙氏荣华,却不愿为族人分忧,实乃混账。”

“所以,嫁给明玄后,即便没有往来,冲着你们的‘报偿’一说,但凡能做的,我都做了。”

长孙蕙走了几步,站在那群老奴面前。

“这么多年了,原以为你们早看开了,含饴弄孙共享天伦,这一生也算圆满。”

她笑出声来:“没想到……还没死心呢。”

最初传出明黛被内定位太子妃时,明玄和长孙蕙第一反应是不赞成。

那时,明黛也没有点头。

长孙蕙更敏锐些,她觉得明黛与楚家五郎关系非同一般。

他们拜于同一大师门下学画,说是青梅竹马也不为过。

可是,长孙蕙还没来得及试探楚夫人口风,明黛忽然又答应了。

她愿意做太子妃,言辞之间十分诚恳,谈及太子时,还会有情窦初开之态。

明黛和明媚很小就能为自己做主,这也是明玄和长孙蕙愿意看到的。

再者,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的长孙蕙,比起排斥皇后之位本身,她更厌恶长孙家突然增生的动机意图和那些教导。

而今的明黛,是他们手心中捧着养大的姑娘,并无长孙蕙当年的困境。

一国之母,从来都是大多数贵女向往的最高殊荣。

若明黛追求在此,他们也不该强行将自己的意志加注在她身上。

随着国公府日益温和的态度,长孙蕙曾唏嘘的觉得,世事像一个巧妙的轮回。

从前她反抗此事,与家中闹翻。

如今,她的女儿却愿意走上这条路,成为她与家中冰释前嫌的桥梁。

可现在再看,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

长孙蕙:“今日,请父亲和母亲给我一个实话,黛娘答应入宫,是否受你们逼迫?”

她的用词有些尖锐,国公爷怒吼:“你休要将自己那一套加在黛娘身上,黛娘比你懂事的多!”

长孙蕙强调:“我只想要个实话,否则……”

她偏头一笑:“我便让长孙氏一脉,世世代代都再出不了皇后。”

卫国公拂袖:“口出狂言!你今日回来,果然是发疯来了!”

“父亲可别激我。”长孙蕙语气一挑,笑容邪气:“在这种事上激我,吃亏的是长孙家。”

国公夫人看不下去,哭着将她拉过来:“你这是干什么啊!黛娘是自愿的,我们身为她外祖父母,为她在宫中的一切打算,难道还打算错了吗!?”

长孙蕙盯着母亲,“母亲的意思是,黛娘主动提出要做太子妃,是这样吗?”

她将“主动”二字咬的很重。

国公夫人的眼神闪了一下。

长孙蕙目光冰凉:“母亲,我要一句实话。”

国公夫人撒开她的手,满是抱怨:“真不知你是发什么疯!你这个做母亲的不为女儿的前程打算,还不许旁人为她打算?”

“你长姐为后多年,一心照拂母家,今太子成年,她想让黛娘入宫,黛娘也是愿意的,你……”

国公夫人还在数落,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长孙蕙眼神凝住。

当年,她毅然决然嫁给明玄,长孙家曾以为会痛失良机。

却没想,元德帝最终颁下的圣旨,迎娶的是府上的长姐,长孙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