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3页)

此时也顾不上别的,反正崔绿真吃了没事儿,大家一拥而上,用手捧的,直接伸嘴喝的,甚至回家提桶拿瓢的……哎哟,就跟抢黄金似的!

幺妹被姐姐们拉开,眼睁睁看着其他人抢了她的泉水,呜呜,超甜哒!最近井水不够喝,崔家去晚了打到的都是泥沙水,要在桶里澄清很久很久,把下层的泥沙滤出去才能喝。

可饶是如此,也是一口泥沙味。

小地精喜欢吃土,可不喜欢吃井里的沙子,尤其是水里混沙子。

村里孩子比她还惨,有的已经两天没喝过一口水了,弯着腰就“吨吨吨”。

很快,张爱国带着大人们来了。

有经验的老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眼泉眼,从大槐树底下喷出来的,水流虽只有镰刀杆儿那么粗,可它干净透明,清甜可口,光看着就能让人甜到心里去。

“我,我记着咱们牛,牛屎沟出泉眼,上一次还是宣,宣统年间?”一个裹着小脚的老老太太,断断续续,口齿不清的说。

幺妹知道,这是槐树老爷爷说的,牛屎沟最长寿的老老老奶奶,牙齿掉光光了,她的孙子都比爷爷奶奶年纪大。平时就躺树下晒太阳,说一句话要歇好几气。

众人大惊,宣统年?那不是八九十年前的事了?因为海拔和地形的关系,石兰省少有泉眼,大家几乎都没听过,没想到穷得都没裤子穿的牛屎沟居然遇到这种好运气!

真是踩了狗屎运啦!

张爱国掬上一捧,亲自尝了尝,“真他妈甜!”

于是,男女老幼们,都排着队上来喝水,个个喝成大茶壶,走路都是水在晃,下午的工也不上了,就在泉眼边上守着,要有敢去洗头洗澡的,捉住就是一顿胖揍。

可一直到晚上,泉水还在喷,人们这才发现这泉眼居然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得,家家户户赶紧把水缸水桶都给蓄得满满的。

张爱国又让人把队里公用的蓄水池也蓄满,足足囤了百来吨水。

第二天,公社领导们听说这事,段书记亲自带人来考察,觉着真是神奇,在石兰省这样的高原地带居然能冒泉眼?

可这水它就是真真的,不停的在喷啊。

得,回去通讯稿安排上。

张爱国目瞪狗呆,他,他又要写啦?这可难为死他了!

连续两天,大家围着泉眼干着急。今年大家都快渴死了,他们却眼睁睁看着清幽幽的泉水流走,肉疼啊!其他生产队听闻风声,都来看稀奇呢,甚至还有要跟他们买水喝的。

当然,没钱,说好用粮食换。今年的粮食可是硬通货中的战斗机,一连换了两天,上千斤粮食就进仓库了。

可大家又怕,地下水是有数的,总这么换能持续多久?万一今年继续没雨,他们这不是先透支了吗?这叫啥,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

封,必须封起来。

可要去市里买防水水泥来堵上,又怕给彻底堵死,水压和运势这东西,谁也说不清呐。

最终还是周树莲想出来的法子,用块大石头压上,别压死,再沿着槐树脚修一个环形池塘,让它慢慢的涌上来,蓄在池塘里,以后谁家要用水就来池塘里挑。可人畜用的速度赶不上它涌出来的速度,就把池塘开个口,把多余的水引流到坝塘去,到时候饮用的有了,灌溉的也有了。

她这资本主义小姐,奶娘是苏州人,这样的故事没少听,没想到现在居然派上用场了!

村里忙活两天,水池修好了,坝塘干涸的河底有了水,能放心大胆的灌溉油菜育秧苗了,就连大槐树也绿了两分,人人欢欣鼓舞。

幺妹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的宝贝妈妈上班去啦。早上醒来,炕头再也闻不见妈妈的味道了,也没有摆放整齐的小衣服了,只有奶奶汗津津的褂褂,和一股浓浓的旱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