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潜龙(第2/3页)

秦至庸和张三丰论道养生,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

秦至庸站起身来,说道:“张真人的一席话,令秦某胜读十年书啊。养生,重点在一个‘养’字,而不是追求绝对的控制。”

秦至庸的养生,走的就是绝对控制的路子。

控制筋骨肌肉,控制气血,控制内分泌,控制细胞的新陈代谢。层层递进,以求达到生命进化,突破寿命极限的目的。

因为秦至庸觉得,若是连自己的身体和意识都不能控制,那还谈什么修行?

可是,秦至庸忽略了养生的真意,就是那个“养”字。更是忽略了儒家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念。

生命的演化,有些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粗暴地干涉,而是要顺其自然。

就像是一粒种子,埋入土里,浇上水,种子自然就会生根发芽,给种子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那么种子将会生长成为参天大树。

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是大脑。人的精神意识,就是由大脑诞生。可是其他器官,或者说身体的其他各个组织,甚至是细胞,尽管没有思维,但是它有生命,有生机。有生机,就有潜意识。

大脑想要掌控身体的一切,显然是不可能,有些时候,身体的潜意识,或者说本能,还会和大脑的意识起冲突。

让大脑意识,和身体各个部位的潜意识,达到完美的协调,才是最佳的养生状态。才能让生命诞生出奇迹来。

和张三丰讨论了养生之术以后,秦至庸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真可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万物并育,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可是秦至庸就是没有将其运用到养生方面来。

秦至庸深吸了一口气,放弃了对身体的刻意控制,让各个部位自然放松,把意识状态做了个微调。

顿时,浑身前所未有的轻松。

秦至庸每天如履薄冰,克己修身,想要把身体掌控得精细,再精细。以“至人居若死动若械”来要求自己。其实他的身体各个器官,已经出现了疲惫。现在大脑意识不再掌控身体,各个器官组织,自然就感到轻松,发出了“欢喜”的信息。

对身体的控制,和教学生一样。太严格,控制得太死,会让学生变成学习机器,丧失灵性,缺乏创新力。若是管得太松,学生就会变得散漫,学习不用功,荒废了学业,将来变成废人。

其中的平衡点,很不好把握。

道家,讲万法自然,一切向自然学习。当然有好处,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容易迷失自我。

为什么道家高人,几乎都是太上忘情?不是没有道理。

儒家的修身,养浩然之气,又太容易出现正邪之分,太过于自我。因此,在向自然学习的时候,又要保持真我,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修行,就是不断寻找平衡点,让精神意识和身体,都达到平衡。

现在,秦至庸对养生,对修行,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意识精神做了微调,虽然没有没有让心境提升,但是让秦至庸的生命潜能增强了一点。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小小的意识改变,就让秦至庸的细胞活性增加了。

秦至庸可预知时至,自己能活到146岁左右。尽管增加不过数年的寿命,但是对于秦至庸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秦至庸目前的状态,每增加一年的寿命,都是巨大的挑战。

……

刘伯温外出归家,心情很好,他觉得自己可能找到了“明主”。

遇见朱元璋的第一眼,刘伯温就惊讶了。

朱元璋落魄,刚从一个破庙里离开,加入到明教的一分坛,做了最底层的弟子。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刘伯温给朱元璋相面,发现他是一条“潜龙”。将来,朱元璋有可能一飞冲天,问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