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西合璧(第2/3页)

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他们家不是比较富裕,请得起那位“高人”,可能早就接受尤医生的建议做放射治疗了。又如果他们不是很有钱,能负担到美国的医疗费用,尤医生也必然立刻叫他在岛内医院做放疗。那时候他才是初期啊!据统计,初期鼻咽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就算是中期,五年存活期也有一半。假使他不找“高人”,一开始就在岛内做放射治疗,我相信他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我们也可以再往深一层想,如果他不是富有、表示不在乎钱,那香港“高人”说不定不会开那么高价。既然赚得不多,疗效又不佳,“高人”也不会一次又一次拖着。对!拖着!因为多拖一个月、多来一趟,就多拿一百万,换作你,你是不是也可能受诱惑。尤医生不也一样吗?他原先可能完全没想到介绍那所美国医院。何必舍近求远呢!但是,你有钱愿意跑,他又正好知道美国有这么个地方。给你多几分希望,显示他多一点神通,甚至由他介绍,让他多建立一些关系,搞不好还有些中介的好处,他何乐不为?然后,你老汤三天两头送礼,多拖一天,你就多送一份…换作你,你怎么想?

我在《人生的真相》里写过一个寓言故事--富翁的船翻了,爬到河中间一块大石头上,河水正上涨。一个年轻人见义勇为地划着小船,冒着巨浪去救。富翁站在石头上喊:“如果你救了我,我送你一千块!”浪大,船仍然移动缓慢。富翁又喊:“用力划啊!如果你划到,我给你两千块!”那人奋力划,但在水浪的阻力下,速度还是有限,而水愈涨愈高了。富翁声嘶力竭地喊:“我给你五千块!”“我给你一万块!”“我给你五万…”还没喊完,一个大浪已经把富翁卷走。那年轻人回到岸上抱头痛哭,说他本来只想着救人,偏偏那富翁一次一次加钱,他心想只要再慢一点,就多几万的收入,岂知慢那么一下,富翁就被冲走了。

这个故事说的“年轻人”不是和高人与尤医生同样的心理吗?

我绝不认为他们是骗子,说不定“高人”的“秘方”确实救过不少人,也说不定那尤医生本来是仁心仁术的好医生。问题出在哪里?出在金钱的诱惑!

今天你喉咙发炎,当然找你熟的诊所就成了。但是当你发的是大病,不是喉炎,而是喉癌,或者需要动大手术的时候,你就应该多找几个医生。甚至为了客观,你得找那不同医院、不同系统、不是“同一挂”的医生,听听多方的意见。美国许多保险公司甚至规定动大手术必须有“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就算你死心塌地,只打算找一个医生,也最好先看看这方面的书,或上网查查相关的治疗方法。于是,当你跟医生谈的时候,好比前面说的装修,你稍稍说出两个专有名词,那医生就“心里有数”,知道你“心里有谱”了。当你看完第一个医生,去找第二个医生的时候,你也可以先不吭气,先不透露你已经找过第一个。因为这样你才能静静地听,细细地比较。看看这两个医生说的有什么“一样”,和“大不同”的。相反,如果你先说你已经去看过某医生,而下一个医生跟那医生有某种关系,跟前一位有师生的情谊,或怕得罪前一位,他极可能不敢多说,或往前一人“倾斜”。甚至他会坚持请你回去找前一位,别找他!在不延误病情的条件下,你此刻应该去找第三个医生,理由是--你找的前两位医生,都不知你将要再去找别人,或者已经找过别人。他们告诉你的都像是商家开出的第一个价钱,或对外行客人说的第一段话。就算价钱一样,形容得相同,也不代表你不会吃亏。

偏方既然叫作“偏”方,就表示它不是正规的。非正规的不见得就差,好比有些运动员,从来没上过体育科系、受过正规训练。但是才被发掘,练上两个月,就能赢过一堆“科班出身”的高手。那是因为他资质好,他是天才。问题是,并非人人都是天才啊!天才能有几个?今天某人用偏方,可能正好对症,对了他特殊的体质,于是“正方”治不好甚至医生宣布放弃的,居然能奇迹似地复原。那也算是“天才”,最起码,是“天佑”。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跟他一样,一定会是少数中的少数呢?今天的中医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医。今天,你骨头断了看中医,他也给你照X光;你血压高,他把脉再准,也给你用血压计量。这跟老店家明明能打算盘,也改用电子计算机的道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