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穿到现代的第三十五天:(第2/3页)

只说他们在网络舆论战方面的付出——做慈善。

那真的是真金白银的往下砸,举着钱,让人家收。还找了中间人牵线搭桥,与官方合作,设立奖学金,并在全国各大中小学,大面积的建起了电子阅览楼。早些年,富商们流行给学校捐图书馆,现在都纷纷转战电子设备了。

等这些钱实实在在的都用在孩子们身上之后,赵氏的口碑自然也就有了一个小回升。哪怕大家心知肚明他们在搞什么,网上的抵触情绪还是肉眼可见的小了。

赵氏在国内的各大珠宝店,也是开启了疯狂的购物优惠,极大的提升了国民的品牌认可度。

最后,就是最近闹的最风风火火的——古董归国。

之前就有不少富商前辈做过类似的事,把国内之前因为战乱,而不幸流落海外的国家宝藏,设法买下,再无偿捐给国家。

其中最受瞩目的藏品之一,就是当年流落在外的华夏九鼎。

华夏久鼎上分别雕刻着龙之九子,写满了晦涩难懂犹如符咒的铭文,据说可以保佑着我国四海升平、风调雨顺,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一定会在泰山封禅时,拜谒祭奠的至宝。

可,就是这样重要的宝藏,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倾覆时,十不存一,除了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拼死保护下才留住的两鼎以外,其他七鼎均变成了下落不明的状态。国情稳定后,在国家外交、海外商会的多方努力下,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又陆陆续续找回了四鼎,送还到了它们真正的家乡。

也就是说,只剩下三鼎,华夏九鼎就能重聚了。

赵氏这回捐给国家的,就是第七鼎,代表了公正严明的狴(bi)犴(an)之鼎,鼎上的狴犴形似一只下山猛虎,怒目而视,威风凛凛。常在古代衙门大堂的两侧,或者监狱牢门上见到的那种虎头装饰,就是狴犴。它庄严肃穆、正气凌然的样子,在鼎上被刻画的栩栩如生,被各大媒体大书特书。

国内的气氛为之大振。

而随着河内赵氏这样的大手笔,国内其他有底蕴的老牌家族,特别是之前和赵氏有仇、明里暗里阻碍了他们回国脚步的几家,那必然是危机感爆棚,也跟着纷纷开启了把家里的古董捐给国家的潮流。

在这一波捐献流里,就包括了不少大启时期的古董藏品。

闻或跃自己对大启的东西没有很深的概念,毕竟对于他来说,这些就是他的日常用品,但其实大启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很久远以前的朝代了。又因为大启有过的璀璨文明、万国来朝的盛况,大家对大启的接受度还是很正面的。

换言之就是,大启的东西,其实是很珍贵的。

特别是和名人、皇室扯上关系的。

不然京郊的长陵,也不会成为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葬在雍畿边上的皇帝不知道繁几,却并不是人人的陵墓都很值钱的。

而在这些大启的藏品中,又以一个扇坠最为人瞩目。

那是千山雪的父亲雕刻的翡翠扇坠。

之前说过的,千山雪的父亲千允之,是大启有名的才子,这个有名,不仅是在大启很有名,到了现代同样如此,甚至被誉为语文背诵天团之一。他开创了一个画派,流传至今。虽然千允之这人当爹不咋样,一点也不重视女儿的教育,但他的作品还是让人心服口服的。

闻或跃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想起来,那个红漆的木盒,他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就是在贵妃的寝宫啊。

当时贵妃特意给他炫耀过,这木盒原本是用来装一个扇坠的,因为扇坠上刻着“念雪安好”,让她知道是千贵人的家里人特意送给她保平安的,就没要那个扇坠。只拿了盒子,当做姐妹情深的象征。

“我这也算是买椟还珠的另类版本了,对吧?”贵妃一边对镜贴着花黄,一边对闻或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