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3/4页)

姜营长纠正她:“你我这样只想吃不会做的就叫馋,人家会做的那叫美食家。”

被鄙视的孙来娣:

说是小赵弄的,姜营长可真是太不意外了。

自从小赵住来家隔壁,都激发了孙来娣做菜的热情跟斗智,以前省的有点过分的女人,现在也会说享受享受,一回买两斤肉吃。

——虽然两斤肉才花了一斤的钱。

姜营长默默的摸了一把自己的肚皮,心说这吃多了晚上还要去操练一下,不然这个年纪了小肚子都要出来了。

又是一声叹息。

孙来娣直接傻眼,难道说她买肉吃男人还不高兴吗?

那他刚才吃的时候不是挺开心的吗?

男人这是操心下一顿没着落?

至于正在韩家吃饭的几个小东西,刚开始还说说笑笑的,最后一句话不说,吃到最后肚皮滚圆。

卤猪耳朵、猪口条、瘦肉肥肉大盘肉,真是太太太丰盛了。

最后是站着走进来,横着走出去的。

大娃二娃留着洗碗,乔乔帮忙扫地,两个小的跑到院子里面消食。

——赵曼可真怕他们吃到积食了,这年月的孩子们吃肉少,一口气吃太多肉消化不了就会拉肚子或者积食。

吃完了饭韩景瑜还要去加班。

她准备去给韩大伯跟老家那边也

送上一些。

大伯那边就切了一小块,意思意思就行。

老家那边切了最肥的一大块,足足有两斤肉,赶着天还没黑,赶紧给老家给送过去。

学校离得近一些,她直接骑车去了学校。

韩大伯这会儿刚给地里浇完水,躺在摇椅上面,跟附近路过的老爷爷聊天儿呢。

虽说现在不住村里,老伙计们也时常见不到,可韩大伯从心底里觉得日子要比以前舒坦多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家里的事情,一说起儿子那个老人也是叹气。

韩大伯以为自己挺惨的,没想到那老人更惨,明明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还要把他往外面赶。

当初执著在没有儿子送终这回事上头了,没有考虑儿子会不会孝顺的问题。

再说现在都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了,以前要是孩子们不孝顺有宗族管,现在谁能管得着?

韩大伯是不打算回去了,他住在学校挺好。

还有工资可以拿,说出来不怕人笑话,他活到了六十岁,成了吃公家饭的人了。

骄傲!

送走了老人家,韩大伯又在外面坐了一会儿,就看见远远的过来了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

韩大伯以为是哪个老师回来了,马上起来准备给人开大门。

等那人走近了一看,是赵曼,她从车上跳下来,拿出来一个搪瓷的杯子出来:“大伯,我卤了点猪头肉,给您送一点来。”

韩大伯见到她乐呵呵的了:“快来坐坐。”

人好像就是这样,经常跟朝气蓬勃的人打交道,人也看起来精神很多。

韩大伯自己没有孩子,就特别喜欢这些小孩子。

赵曼叫了一声大伯,直接走到传达室里面找到了大伯的碗筷,把切好的那一份肉给扒拉过去,又看了看大伯这里缺不缺什么。

从韩景瑜安顿好大伯以后,他们两口子时常来这里看看他。

韩景瑜很忙,有时候还能碰到韩景林或者韩景柏兄弟两个放工以后绕路经过这里,专门陪大伯说说话。

就韩大伯现在用的躺椅,也是韩景林叫人给做的。

赵曼怕老人家记性差,放哪不记得了,专门把肉放在显眼一些的地方:“大伯今天我就不坐了,我还要去趟爹娘那里,他们的还没送过去。”

韩大伯

乐呵呵的:“这天都要黑了,晚上回来不安全,赶着天黑前快点去快点回,我这个老头子现在过得很好很好,你们也别总顾着我们。”

比起自己养大了的儿子,石头家的几个孩子都好。

景林景柏虽然很少往这里拿东西,但是没少陪他,景瑜忙归忙,家里只要是吃上肉,都会送他这里让他老头子尝尝,他现在又有工资,这日子简直是快活似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