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4页)

不过她来这里倒不是为了问小鸡的事情,她是来找赵曼挖土豆的。

虽说玉米土豆吃不完,那是相对于孙来娣那样人口多的家庭来说,土豆每年的配额,多得让人吃不完都头疼。

这为啥啊,还不是因为人多闹的呗。

要说就说起新区这里种的几种粮食,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吃的就是玉米、大豆、土豆、冬小麦这几样为主。

棉花自然不必说,现在轻工业不够发达,涤纶混纺还没有出现在市场上,棉布就相当紧缺,能产棉花的地方,就要比产粮食的地方更富裕,至

于玉米到现在还没有普及玉米油,所以主要的用途,都是磨粉了做成玉米面,也是主粮,土豆和冬小麦自然也是主粮,而大豆则是可以榨油,又可以喂猪的好东西。

大面积的农田,在没有普及机械化种植的时候,人力就成了最大的资源,而现在新区人手又非常紧张,这一到了玉米土豆丰收的季节,就要用家属区的劳力顶上去。

孙来娣来找赵曼是想要组团去挖土豆。

“十分之一,挖出来的十分之一可以买回来,你看你们家那么多孩子,都派到地里去多好啊。”孙来娣绘声绘色的说着,眼睛也瞟到了外面那群孩子身上:“我看你能使唤得动他们。”

要下地干活,我很排斥的好吗,赵曼差点就从椅子上蹦跶下来:“其实土豆我们家也吃不完啊,韩景瑜自己也能分一百斤。”

说实话她是弄不懂新区这些家属的占有欲了,一家一户分一百斤都吃不完好吗,还要被动员去挖土豆,这是图啥?

人民群众爱劳动,还没有动员到赵曼,可家里几个孩子已经心动了。

三妮子叫上了二娃,二娃一答应要去,双胞胎兄弟老大也说自己要去,兄弟两个连筐子都准备好了。

在孙来娣灼灼眼神的邀请下。

赵曼:

最后还是孙来娣说服了她:“你知道不,去年有人做了土豆粉,可好吃了,今年我也打算拿出来一点去做土豆粉,给孩子们改善改善伙食。”

“土豆粉?”赵曼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我去!”

宽宽的土豆粉啊,用点红油往上面一浇,再弄点浇头,那滋味到现在赵曼还记得,当然孩子们纯粹当玩,大娃二娃腰上都挂着小框子,在地里一筐筐的挖,一周下来整个人都跟烫过的虾子一样,红彤彤的。

赵曼也是从上到下的武装起来,才避免了被晒黑的惨剧。

至于韩景瑜每天早出晚归,根本不知道小媳妇儿跟孩子们最近忙些啥,等到分土豆的那天,赵曼倒是起了个大早。

她算过了,今年挖土豆他们一家贡献了两千多斤的贡献值,就能分到两百多斤的土豆,这些土豆都拿来做成土豆粉,剩下来的渣渣都给鸡吃,别看土豆出粉才十分之一,但这土豆粉是干干的粉

,又耐放,就不用连着三月都在家吃土豆了。

孩子们还不知道,但他们知道收获的喜悦,大清早的就在家里准备着小框子小篓子,准备把今天分到的土豆给背回来。

算了一下,加上每家每户粮食本上面分到的份额,家里能分到三百多斤的土豆,就能做出来三十多斤的土豆粉,这放在平时,改善生活是非常可观的。

一家四口一人身上挂了个筐子,浩浩荡荡的就往农场那边过去。

这一路上碰到了姜家一家人,孙来娣推着板车,三妮子坐在板车上面,看见大娃二娃招招手。

孙来娣道:“你家里就这点土豆?”她没有见到赵曼推车呢。

赵曼:“怎么还要推车?”

孙来娣就笑了:“算了,跟你这个小姑娘也讲不明白,我们家就有三百多斤的土豆,看你们家小子的人数,估摸着也差不多,到时候一起拉回来。”

赵曼心里道了一声“千恩万谢”,就跟着孙来娣的车一起走,两人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仓库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