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4/7页)

家里现在四个孙子辈,如今八十几平米的房子挤满了人。

“啥,爸的闺女?”赵传炯的这个闺女当年是被兄弟几个忽悠去插队的,家里几乎就当做没这个人一样,现在她回来啦,她回来干啥。

这个点回来让人联想到的只有纺织厂招工的事情,于红芳下意识的,“这事儿弟妹他们知不知道?”

————————

这些年家里都是方曼丽当家,赵传炯其实不大管着家里琐碎的事情,但有一条,钱是在他自己手上的。

他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百二,每月还有三十斤的粮票,半斤油票,过年过节的还有东西发,年底单位效益好,还给骨干们发了奖金,这些票证每个月都没有多的,所以全给了方曼丽,但是钱他一个月就拿了五十块出来。

到底是半路夫妻,谁没点小心思,方曼丽的工资她也从不拿出来,家里都花销老赵的。

所以赵传炯还是有点钱。

赵传炯在单位的声望不错,不少人见到他旁边站着个女孩子,都跑过来打招呼。

知道是他那位在农村插队回城的女儿,眼神顿时就不一样了,除了同情,更多的是好奇。

赵传炯随便找单位的同事借了几两的粮票,本来先打算带女儿到国营饭店,可看了看女儿这一身衣裳,说了一声:“咱先去另外一个地方。”

赵曼“嗯”了一声,跟着父亲的脚步走,却见他去的方向不是印象中国营饭店那边,于是问道:“爸,咱们去哪?”

听女儿这样问,赵传炯垂下眼睛看着她,眼底是属于父亲那柔和的目光:“给你买几身衣

裳。”

父女两人直接到了“友谊商店”。

唐城最大的这家友谊商店,买衣服竟然不用票!

不用票,当然巨贵,衣服都是沪市京市等大城市里面来的牌子货,但是挡不住人的消费热情,经常缺货,所以来这里买成衣得刷脸。

赵传炯是谁,国营纺织厂的二三把手,友谊商店的经理自然是认识他的,看见赵传炯就露出八颗大门牙:“赵厂长,你怎么在这里,这是家里的亲戚过来了吗?”

赵曼穿着确实寒酸,像个乡下来串门子的亲戚。

刚才本来没想到这茬,但见到方曼丽那一身新款的布拉吉,赵传炯这心里就格外不是滋味,他闺女这个年纪,才是穿好款式的年纪:“这是我闺女,带她来看看衣裳,咱们的交情,今天别跟我说没货。”

经理打了个哈哈:“怎么可能,谁来都有可能没货,就您来不可能没货,小同志你看看什么款式喜欢尽管挑,咱们友谊商店的衣服可都是大城市来的货,款式新又好看。”

按说这个年代的衣裳款式有点土,但也不是没有好看的,唐城这种大城市,已经是走在全国时尚线的尖端了。

这里的衣服,确实是七十年代最潮流的款式,放在五十年后一个时尚圈轮回,好多款式在未来的世界都很流行,赵曼看了渣爹一眼:“咱别买了,回家要让曼姨看到了又得吵吵。”

内心已经os上了:看看哪个男人能忍。

这人啊就是这样,要是赵曼巴巴的进来东挑西拣的,赵传炯不说不高兴,心里多少有点介意女儿一回来就消费他,可赵曼以退为进的说这种话,让人心里就格外不好受了。

“让她说去,爸爸赚的钱给谁花她管得着吗?”赵传炯就不高兴了:“买,你还担心爸爸带你来这里是糊弄你不成,只要我闺女喜欢的,你都拿给她试试!”

又怕女儿选最便宜的:“买最好的,她要吵吵我就跟她没完了,这年头还真是谁嗓门大谁有理了?”

赵曼心说可不是,就是谁嗓门大谁有理,嘴上说的却是:“要是曼姨不高兴,您可别把我推出去啊,要不我选最便宜的吧,有没有不好卖的滞销品,便宜点就行,咱们穿衣裳就图个不破不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