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第2/2页)

一位年轻的,一位年纪略大,应该是婆媳。

她俩问明情况,得知她来买吃的,不禁笑呵呵的摆摆手。不用买,虽然住在山里,资源却不缺,用自制的面条、自家种的菜+两只鸡蛋,给她下碗面吃。

年轻妇人说的话,罗青羽听得懂,但年纪稍大的一口方言,想听懂蛮困难的。直到看见两个小孩端出一盆熟番薯、玉米和玉米饼,才晓得妇人的意思。

吃面之前,先吃些点心。

虽然饿了,也不能狼吞虎咽,面对纯朴的人家,她希望给人家留一个好印象。

家里有陌生人自远方来,小孩们一脸好奇的蹲在旁边看她吃,身边就有凳子却不坐。

罗青羽见状,笑了笑,拿出手机与他们合影几张,把孩子们简单而纯真的笑容定格在相片里。

那位大婶坐在门口绣花,笑看客人和孩子们互动。见她拿着手机往自己这边看,连忙摆手兼摇头,表示拒拍。

木事,那咱就不拍了,罗青羽收起手机,来到大婶身边看绣花。

并非十字绣,而是绣出来栩栩如生那种。

经小孩在旁边翻译,得知这种绣法没有名堂,自古以来她们就这么绣的。罗青羽也不晓得这叫什么,反正觉得很好看,便学了,以后给孩子绣个肚兜。

为此,大婶愿意让她拍自己下针的方法,手动的慢镜头,不要拍到本人就行。

这家山户的男主人出去了,大爷送自制的干面条给市集的小饭馆,顺便在市场摆摊,卖山货以及蔬菜。年轻妇人的丈夫在大都市打工,要等年底才回来。

生活不易,平安是福,其余都是虚的。

很快,面条好了,年轻妇人把面端出来,满满的一碗鸡肉、鸡蛋汤面,真是破费了。

无以为报,罗青羽悄悄把一个红包放在大婶的绣筐里,拒绝年轻妇人开摩托车送她出去的一番好意,按照她俩指引的方向徒步离开。

走之前,两位妇人塞给她好多玉米和番薯,让她在路上吃。

她接了,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因为她走走停停,途经山下一个村庄又在里边溜达一圈,最后坐村里年轻人的顺风车去附近的城区。到了城区已近黄昏,刚好把收的番薯、玉米吃光。

年轻人好心,直接把她送到本市最出名的酒店,叮嘱她不要贪图便宜住其他的。

为啥呢?

因为这里毕竟是小地方,其余酒店或多或少有些违法行为。比如在门缝里塞小广告什么的,她一个姑娘家不好去那种腌臜地方。

而她目前住的这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是本地最正规的,住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