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磨刀霍霍(第2/3页)

云郁被侍从软磨硬劝,拉扯回了殿中。

在那倒退的几步中,他忽然就想通了。

他不想再忍了。

这一切都太没意思了,他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这个皇帝做的索然无味,活的也索然无味。他对贺兰逢春的最后一丝幻想和仁慈也都消失殆尽了。贺兰麟敢如此狂妄,无非就是狗仗人势罢了,当着自己的面,尚且无所顾忌,他们背地又是怎样一番嘴脸?杨逸说的对,这个人早晚都是会反的,他不能再养虎遗患了。

其实在这之前,云郁早听过一些传言,说贺兰逢春想弑君。

说的神乎其神。说贺兰逢春想废他,立陈留王云宽为皇帝。云宽也是宗室出身,又娶了贺兰逢春的小女儿。云宽登基他依然是国丈。而且云宽年小,才十六岁,容易掌控。云郁一再同左右说,勿信谣言,太原王并无过错,不能以小人之心揣度。云宽亦是他的弟弟,对他一向忠诚,云郁呵护至深。可是现在,云郁不得不相信,这些谣言并非是空穴来风。

在杀贺兰逢春这件事上,云郁并不孤独。

贺兰逢春虽手握重兵,但朝中想杀他的,不是一个两个。他当初在河阴大行屠戮,朝野蓄深怨已久,城阳王云徽、还有禁卫军杨宽等就多次进言。贺兰麟事件后,云徽、杨宽等又再一次进劝。云郁将高道穆、温子昇等诏进宫来,秘密商议此事。

云郁同他的亲信都以为,这件事必须先下手为强。双方都认为对方已经不值得信任,已经放弃了虚与委蛇的客套,随时会火并。不能让贺兰逢春先抓到机会。然而怎么杀,臣下有争议。贺兰逢春现在晋阳,他离开洛阳前对云郁已经生了疑,他不会轻易进京。

这人是个老狐狸,他现在连进宫的次数都很少,连云郁留他在宫里饮酒,他都婉言谢绝,明显就是不相信云郁。

暗杀是行不通的。

贺兰逢春本身有武力,身强力壮,等闲人根本近不得他身。更何况他身边随着围绕着一群凶神恶煞的契胡武士。这种事一旦失败,就会打草惊蛇。

杀人还是最简单的,杀了之后呢?贺兰逢春手底下有几万契胡武士,都是他的死忠。还有长安的贺兰乐律,河北的贺兰澄明,还有云天赐贺兰麟这些人,手上都带的有兵,分散在各地。如果贺兰逢春一死,这些人造反,那死一个贺兰逢春不但毫无意义,反而捅了马蜂窝。可是要将这些人一同铲除,是绝不可能做到。

先从贺兰麟等人入手,削去他的羽翼。可是要从谁下手?贺兰逢春手下这么多将领,无论先从谁下手,都会给贺兰逢春反击的机会。擒贼先擒王。贺兰逢春必须先杀,至于他的部将,要安抚拉拢,分化瓦解。

云郁给了两千人,让贺兰麟去伐蜀,将他打发出京。贺兰麟这人武艺高强,号称并州第一猛士。留着他在贺兰逢春身边,云郁更难动手。这人有勇无谋,成不了大器,晚些对付不迟。

贺兰麟虽心有不甘,但前日在宫中闹了一场,到底还是有些后怕,酒醒后,赶紧带着兵便走了。

云郁在短时间内,将宫中贺兰逢春的眼线,全都清出去了。并且时不时召见亲信,秘密议事,不许宫人在场,还让亲信太监在外面守着门。贺兰韬光进了几次宫,就感觉气氛有些不对。他写信告诉贺兰逢春,认为皇帝举止有异,八成有所图谋,并劝贺兰逢春立刻废了云郁,另立新君。

贺兰逢春岂会不想?

他想。

而今天下大定,他不再需要一个强势有为的帝王,给自己添堵。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傀儡,是一个听话的玩偶。云郁这人,太有主见,也太能兴风作浪了。贺兰逢春当初让他登基,是迫于四方形势。而今形势已经稳固了,云郁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