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6/7页)

康熙见这支箭的箭头泛着幽蓝色的光芒,显然被人淬了剧*毒,当即便微微眯起双眼,深邃的凤眸之中闪过一抹可怕的杀意。康熙怒极反笑,当即便派出几名御前侍卫即刻追查刺客的行踪,随后康熙一把将蜜菀抱起,在图海与众位御前侍卫的护送下乘着马车向驻跸的行宫驶去。

在马车上,蜜菀终于在康熙的安慰下缓了过来,然而回想起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刻,蜜菀仍然觉得心有余悸。

康熙拥着蜜菀娇小的身子,心中却是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康熙想到他在到达曲阜后,首先便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亲自前往孔庙祭拜了孔子,还对着孔子的圣象破天荒的使用了最为尊崇的礼节,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又亲自诵读了祭文,令在场陪同拜谒的士大夫们感激涕零,纷纷高呼万岁,可是,一转眼的功夫,便有逆贼在曲阜欲以毒*箭行刺他,康熙只觉的自己仿佛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心中觉得憋闷不已。

康熙贵为大清天子,平时都是臣子百姓向他下跪磕头,能让康熙下拜行大礼的除了太庙里的列为祖宗和明太*祖朱元璋之外,也就只有孔圣人一人而已了。

康熙自幼饱读诗书,崇尚汉学,康熙心里十分清楚明清易代不同于历史上其他朝代普通的政权嬗替,大约只有宋元之际和明清鼎革有些相似之处,皆被中原汉人认为是异族入主中原,被称之为“天崩地坼”的大事,因此才会遭到官兵与百姓们的强烈反抗。

而清初推行的“薙发令”以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加激起了江南士民的反抗之心。因此,康熙才会在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叛乱、收复*澎湖、台湾之后,开始首次南巡,到士风最为浓厚、遗民最为集中的江南拜谒孝陵,才会在銮驾回京途中驻跸曲阜,亲诣孔庙参谒。

康熙实在没想到他前几日刚刚上诣先师庙,行了九叩礼;至诗礼堂,讲了易经;上大成殿,瞻了先圣像;至圣迹殿,御览了图书;至杏坛,观了植桧;入承圣门,尝了孔井水;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了‘万世师表’额,留了曲柄黄盖,又赐了衍圣公孔毓埏以次日讲诸经各一,还特意下圣旨免了曲阜明年租赋,可是,他还没离开曲阜呢,便有逆贼行刺于他,还险些伤了他喜欢的小姑娘!

康熙一想到刚才在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之际,平日里娇娇弱弱的蜜菀不但没有躲开,反而奋不顾身的向他示警,用尽全身力气想要扑倒他,助他避开了那支致命的毒*箭,康熙心里便仿佛在天寒地冻之时喝了一杯热水,愈加觉得怀中的佳人对他的这份真心与情谊实在是难能可贵。

康熙亲自给蜜菀倒了一小碗儿热牛奶,喂她喝了几口,见她已经不再发抖,脸色也缓和了一些之后,康熙方才柔声问道:“菀菀刚才在鸿宾楼看到利*箭射过来的时候,定是吓坏了吧?”

蜜菀想到刚才可怕的情景,柔软的身子又不自觉的颤抖了一下,可怜巴巴的点了点头。

康熙轻轻抚摸着蜜菀的后背,低声笑道:“真是一只笨笨的小兔子,明明自己心里害怕得紧,却不知道尽快躲开保住自己的小命儿,反而还不顾性命的扑过来救朕。”

“你这个傻丫头可知道,若是那支箭再向左偏一点儿,就要射中你的右臂了。那支箭的箭头上淬有剧*毒,倘若你被那支箭射伤了,即使朕随身带着太医院配制的解*毒丹,也未必能够将你救回来了……”

蜜菀听了康熙的话,虽然脸色略有些苍白,却轻声道:“当时事出突然,菀菀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那时候我看着利*箭破空而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绝对不能让那支利*箭伤了皇上!”

“真是一个傻丫头!”康熙听了蜜菀的回答,心中更加柔软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