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第4/21页)

也不是没这种可能。毕竟做研发都是要钱的,很多人都是节衣缩食搞研发,如果长期得不到回报,后续的研发也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

她给元归打电话说起来的时候,肉疼的厉害。

元归笑道,“你觉得,我搞风投怎么样?”

风投在这会儿的华国还算一个新词,可苏青玉是完全知道啥意思的,“怎么突然想做这个?”

“这几年元华投出去的钱已经都收回来了,资金还算充足。刚刚听你说起来,我就想着投资这些人,帮助他们创业。以免他们因为在国内找不到投资,带着技术出国了。”

苏青玉心里一暖,“元先生,我越来越喜欢你了。”

元归愉悦的笑了起来。“但是我可能不会在你们边州投资。风险投资毕竟是一个企业,这样大额的资金投入,需要评估各方面的风险。”

“我知道,我理解。只要留在华国就好。”苏青玉道,“如果真的能够将技术留在国内,也让这些人实现梦想,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当然,她还是希望元华的投资能有回报,别亏了。只有赚钱了,才能长久的干这一项事业。

所以提示道,“我认为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在未来会很有市场。”

元归一直很关注国际市场,心里也是很清楚这方面的,不过对苏青玉的提醒依然很开心。“谢谢夫人指点。”

饶是老夫老妻了,苏青玉在这种时候依然脸热了热。

她和元归很少有说甜言蜜语的机会,特别是这几年来,更多的是谈论事业和孩子。

可是偶尔来一句,总能够将他们带回结婚前和新婚的那段日子。

以前她还担心这异地婚姻,长时间会出问题。现在看来,他们倒是往好的方面走了。

距离反且让他们更珍惜每一个相聚的时刻。哪怕是在电话里面。

苏青玉很重视这些引进的技术企业在边州落户的工作。每个环节她都会主动过问,把自己的态度拿出来,以免下面的干部们不知道轻重。

人家虽然没带钱来,但是带的技术就是最大的价值了。

就怕有些人看不到这一点。

这要不是没有的事情,之前张伟就和她提起过其他地方见到的事情。

他们搞的这个生物技术没得到重视也就罢了,竟然还有重工业技术都没得到重视的。要不是当地大领导正好碰上了,这技术就跑了。

边州的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刚在这边落户进行建设,外面的展销会也办的有声有色,不断的有好消息传回来。

这种展销会在这会儿还是很稀奇的一种销售活动。加上宣传得当,吸引了很多企业和老百姓。

虽然这些农作物在当地来说不是最好的,可去了外地,也占了个新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作物,边州的农作物去了外地,身价也稍微的往上面涨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因为成本增加的缘故。不过到底是找到了销路了。

因此这次展销团队回来,会带回来一批参观的单位代表。

这还只是表面的好处,从更深层次来说,这次展销会实实在在的给这几个城市的农作物扬名了。这对于未来农民同志们自主销售更有帮助。

随着好消息不断传来,几个市里纷纷给苏青玉打电话报喜。讨论着这个农作物后期要怎么销售。

“先把这次参观的团队接待好了,看他们的反映如何。如果觉得咱们市里的产品好,我倒是觉得可以组织有些地区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进行种植。提高这些农作物的品相。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不像以前那样不挑剔了,要想提高竞争力,还是得提高品质。”

“至于这个销售,也是要有组织的,要不这样,我们几个市合办一家企业,专门负责销售这些。解决农民同志的销售问题。就和省里的土特产公司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