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第2/3页)

吕书记一脸赞叹,“要是所有年轻干部都和你这样的心思,那我们何愁不发展啊。”

苏青玉笑道,“这样的同志多着呢,当初我那批的毕业的同学,各个都有报国之志。”

吕书记还是和赵书记感慨,“希望以后我们边州也有这样的人才。”

赵书记满脸自豪,“会有的,会有的。由吕书记这样为边州付出一辈子的老同志,边州何愁不发展?”

吕书记就唉声叹气的,一副尽在不言中的想法。

苏青玉有些好奇,但是也没说啥。毕竟这里两位可是领导。

说是去参观,其实就是走基层看看这边的发展状态。

看看广地工业区,看看当地农村建设。

因为没有细致的考察,只是看看建设情况,所以即便走完广地和清水等几个镇,也就花了一下午时间而已。

哪怕光是看看这些地方的基础建设,以及农民同志的住房,吕书记都一脸的羡慕。

他都没掩饰自己的羡慕,一边看,一边感慨花岗发展好,说他们边州也不知道哪一年能发展成这样。

“我们边州穷啊。”

吕书记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

赵书记后面都不知道怎么接了。

边州穷,谁还不知道啊?

晚上是在花岗食堂吃的,因为是冬天,所以吃的火锅。

现在花岗肉制品齐全,再也不用动不动就全鱼宴了,总算能搞个各种肉类酒席了。

吕书记吃的香喷喷的,边吃还边喝酒,喝多了点,就说起了自己当年去边州的日子。

当年他去边州时候也才三十岁,说起来都二十多年了。“我记得是六零年吧。那会儿不是喊着自愿支援农村搞建设吗?我就报名了。那会儿我们都是自愿过去的。去的时候还是乡镇干部呢。想着干几年就回家,这一晃眼,就这么多年了。”

赵书记问道,“你怎么不回来呢?”

“舍不得啊,你去了就知道了,太穷了。刚开始的还是喊着贫穷光荣,边州市那是最光荣的。你们好山镇那个山算什么啊?我们那山才叫山,进了大山,你出都不知道怎么出来。湖云四面八方,地行不通,我们边州就占了个最不好发展的地儿。”

赵书记和他碰了下杯子,“地理位置,那就没办法了。”

“是啊,可我就不想认输。都是祖国的好山好水,我就想发展起来。可我……没能耐啊。”吕书记说着长长叹气,一句话道出了这位老干部的辛酸。

苏青玉在边上安静的听着,在这话题上面也没插嘴。

她对边州也不是很了解,毕竟她在那一辈子也就二十多岁,而且一直都是在学习,没去过边州。

不过因为她要回老家扶贫,所以倒是听说过湖云的扶贫项目,边州好像就是扶贫项目中的一个,不过一直没成功。

她也是听说那边地形很不好,地理位置也不好。

作为湖云省的边缘地带,无法得到省府的全力支持,加上当地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后面底子实在太薄弱了。

她本来以为边州和云城一样,都是干部们没抓住机会,现在看看这位为边州付出一辈子到老书记,她又觉得不可思议。

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付出,还特意来花岗学习经验的老书记,怎么就没把那边带动呢。

可惜吕书记虽然喝醉了,可他也没什么话都往外说。反正反反复复就说那边穷,至于为什么穷,他就是不说。

赵书记耳朵都竖起来了,愣是没听到想听到的,干脆无语的喝酒。

酒足饭饱,赵书记就提出要回运城。吕书记就让他走,他再在这边多待待,今天只看了一些大致情况,还想多看看。

赵书记觉得这样不合适,把人家扔这边,有些不懂礼数了。

吕书记仗着自己喝了酒,就道,“怎么,你还怕我偷师不成,不放心我在这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