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第2/3页)

对于社员们来说,一年收一万斤鱼,卖五千块钱,这就是一笔巨款了。

在这个工人家庭一年也只能赚几百块的时候,五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绝对的大户了。

其实当初何书记也养过鱼,不过因为规模十分小,没整这么热闹,也没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会儿苏社长这动静太大了,自然也让社员们都发现这养鱼的利润了。

大家纷纷感慨,“原来养鱼,这能赚钱啊。”当初何书记他们没胡说呢,这还真是实打实的赚钱了。

小严村也有一些脑子活泛的社员,心里已经盘算起来了,自己也学会养鱼了,如果自家也找个地方养鱼,能养多大规模,队里让不让。

捕鱼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天彻底的亮了,太阳也升起来了,这会儿更显得湖面热闹。

县里的宣传部的同志坐着车子迅速赶来了,看着照相机就开始拍照,拍水箱里面的鱼,还有捕鱼的过程。拍一网下去,一大网的鱼被捞起来那种丰收的场面。

看着这么多的鱼,这些干事们都兴奋了。

这可是大新闻啊。

备受瞩目的小严村水产养殖场开始丰收了,这可是许多人都关注的事儿呢。

这稿子必须好好写!

第一天捕捞结束之后统计,一共捞了一万三千斤鱼。

这还是因为不熟练,所以捞的少了。等熟练之后了,一天两万斤不是事儿。

不过即便是为了这一万多斤鱼,大伙儿也是忙了快一天了,各个累的没劲儿了。

苏青玉也兑现了诺言,给工人们奖励了鱼,让他们回去尝鲜。

忙碌了一天的工人精神又振奋起来了,拎着自己的鱼就高高兴兴的回家。

这一天,小严村所有人都在谈论水产养殖场的事儿。

有人激动的讨论着今天的丰收,看到了多少肥美的鱼。

有些人则开始讨论自家养鱼的可能性。

甚至有人想着干个体户了,想找养殖场拿鱼,然后去街上卖鱼去。

苏青玉和小严村的干部们也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煮了鱼头汤,红烧了鱼,吃的高高兴兴的。

大队的会计给苏青玉算了一笔账,今天一天,各种鱼类卖出去,他们就卖出了8652.3元了。

而且因为水产公司这个收购价是包含了运输费用的,所以这钱全部可以入账,算是这一次的收入了。

大队干部们激动的不得了。

他们干了这么多年,大队都没这么多钱呢。

现在光是一天……嗯,也不能说一天,毕竟忙碌了一年了。可是这一年也不止这些收入啊,湖里可还有很多很多鱼呢。

苏青玉道,“还要刨除掉一些成本呢,以及分给康莱的那份分红。

”那也是几千呢,咱不贪心,足够了。”何穷笑着道。

其他干部也点头,几千块呢,能不满足吗?这么一算下来,这湖里还能收几十万斤鱼,十几万的钱啊……

就算分掉一些,但是也能得一些呢。

苏青玉也不多说,忙碌了一年了,让大家高兴也好。

“等这头一批鱼捕捞结束了,我就准备拉队里社员入伙了。咱队里几百户人家,各家各户能凑个几百块钱出来,就是几万块了。”

她看了眼大家,“康莱的那部分钱,我们还有一部分没动,我也不准备动了。当初和他们约定的,就合作一年,然后撤资。我们分批次将他们那笔钱还给他们。你们没意见吧。”

何穷是个有文化的人,算了这笔账,也点头,“当然没意见,双方都不亏,好聚好散。以后的路,咱自己走。”

当初康莱这笔钱,确实给小严村打下了养殖场的基础。那些机械设备,鱼苗,都是用这些钱买的。

不过小严村也没亏待他们,撤资之后,他们的钱还是他们的,还给他们分了一部分分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