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第2/3页)

万一下去了活不成,那就真要泡汤了。

苏青玉这几天都没回公社,就住在队里了,这边有给干部住的宿舍,她懒得两边跑,干脆带了衣物过来住了。

经过一个星期的起早贪黑,养殖场总算是没出事儿,一切正常。

王技术员和张技术员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啊。

两人虽然对自己技术有信心,可这种搞大型养殖场,他们还真是没啥经验。

加上队里人对他们招待的实在太好,顿顿有肉,吃的好喝的好,住的好,还有人给洗衣服,他们要是做不好,良心上过不去。

这下子好了,总算是安心了。

大家都松了口气,苏青玉可没让他们这口气彻底的松了,一方面安排工人日夜巡视养殖场,一方面也准备把队里建设搞起来了。

马上九月份了,要开学了。

队里扫盲和培训班都在搞,但是这是针对成年人的,孩子们的学习还是要搞起来。

小严村和苏家屯一样,都是没学校的。

没学校,教育方面就吃亏。

孩子们上学路上花的时间太多,这会儿家长也没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念书很少。

抚养她长大的那些干部,也没多高的学历,学历都是初中毕业的。

一个高中毕业就很了不起了

而那些干部,现在目前还是正要读书的适龄儿童。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小严村的教育……不,应该是花岗公社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啊。

现在建学校也来不及了,好在公社也是有学校的,苏青玉准备先鼓励孩子们都去上学,然后再筹备办学校的事情。

她现在这个情况,也不好办学校,因为她不是主管教育的,光是目前尴尬的身份就让她这个工作不好开展了。

她也不可能拿那五十万里的一点钱去建设学校,专款专用,这个口子可不能她自己去打开了。

所以还是得等队里赚钱之后,鼓励几个大队一起建学校。

鼓励儿童入学这件事儿,苏青玉就专门和队里开了个会了。

“我当初在苏家屯,首先做的就是建学校。事实证明,这件事儿非常重要。因为摊子大了之后,你们会发现找不到人才。别想着矮子里找高个儿,那样只会制约发展。咱们得优中选优。所以让这些孩子读书,不止是为了孩子本身,也是为了队里的发展,这事儿你们得当做重点工作来做。我在这里也给你们传授点劝学的经验。”

她将当初苏家屯那一套告诉了这些干部们。

就是用岗位,用看得到的未来,来引起老百姓对教育的看重。

老百姓难道不想念书?要是不愁吃喝,谁家不可以送孩子去学习?

他们只不过是觉得读书无用。觉得农民的孩子读了书,也用不着知识,也进不了城里当工人。

但是现在机会摆在面前了,他们看得到读书的希望了,就会让孩子入学了。

这一招,不管是在哪里,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

“苏社长说的对,这阵子大家对扫盲班这么积极,也是因为看得到希望,应该有用。”

严队长提出问题了,“男娃子上学倒是问题不大,就是女娃子比较困难。”

其他干部没说话,重男轻女是不可避免的。他们自己家里也有这个想法。

毕竟男娃子是要养老的。

女娃子嫁人就是别人家里的了。

苏青玉严肃道,“我们致富的道需要更多的人才,谁家要是不送孩孩子上学,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娃,这都是和我们致富的道路相违背的,那我们到时候招工,也是优先考虑思想积极的同志。谁让人家家里付出的多呢?我们也要回报他们的。”

“……”

还能这么说?不送孩子上学就是不做贡献?

苏青玉笑了笑,这个思路还是苏家屯的社员们提供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