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第3/3页)

在他们眼里,县长就是顶大的官了。

苏奶奶也很骄傲。

要是自家孙女当上县长了,那可真是比出国都让她高兴。

苏卫华和苏青玉能够获得出国的机会,这倒是让苏家屯的社员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了。

原来念书念的好,不止能够上大学,还能够有机会出国学习,学费生活费全包呢。

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而且因为这两人就是在自己队里的,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苏卫华,小时候穿开裆裤的样子都还记得呢。

卫华能做到,自家娃子肯定也能做到。

只要自己多费心管管,让孩子们一心一意学习,那就能学好。

孩子们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他们也觉得卫华哥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可都是姓苏的呢,吃的米,喝的水都一样,肯定也一样聪明。

苏青玉和苏卫华倒是不知道苏家屯的这些热闹场景,两人去供销社买了一些水果,就去陈教授家里拜访。

路上苏卫华一直看苏青玉,唉声叹气。

苏青玉道,“咋了,之前不是很高兴吗?”

“姐,你为啥不出去啊,你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卫华,你得要相信,条条大路通首都。不管出不出国,最终我们都能达成自己的心愿才是最重要的。国家政策一直在变化,我留在国内,跟着政策走,跟着政策干,才能做个好的基层干部。学再多的理论,我得要会用于实践才行。我虽然没出国,可我比那些出国的多了四年工作经验,收获不大吗?”

“姐,我懂了。”苏卫华觉得内心深处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他的青玉姐经得住诱惑,也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清楚的选择。

他以后也要以青玉姐为榜样。

不管未来多大的诱惑,他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信念,也不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国。

想明白之后,姐弟两心情也轻松起来。

拎着水果到了陈教授家里。

陈教授和吴教授都在。两人也知道苏卫华要出国的事情了。

知道这几天会上门来。

见两人果然来了,吴教授和陈教授都高兴不已。问他们准备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吴教授还考了苏卫华一番,知道他课程学的扎实,心里也很欣慰。

这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啊。

好苗子。

而且这次成为出国人员,等未来回来,必定也是国家栋梁。科研界的新星。想着那一天,就觉得心情激动澎湃。

他感慨的拍拍苏卫华的肩膀,“我不多说了,就叮嘱你一句,好好学习,早日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苏卫华坚定点头,“老师,我会的!”

旁边陈教授和苏青玉都是一脸欣慰。

至于苏青玉拒绝去留学的事情,陈教授也是十分的理解。

她自己也是出国留学回来的人,感触就是,东西方差异很大。

青玉留在国内踏踏实实的从实践中寻求真知,也许能够发掘更适合华国的经济道路。

想起起这个,她倒是将一份报纸从自己的茶几下面找出来,给苏青玉看。

苏青玉接过来看了眼。

最吸引苏青玉的,就是上面标题里,小岗村几个字。作为一名关心改革开放这件事的人,对这地方可是很熟悉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八点见。

我永远调整不过来的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