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陈大胜等人放……(第4/5页)

当当当当……

耳朵里传来一阵锣响,安儿丢了紧握的两手石子儿,看向他最爱的人。

亲爹!

儿子跌跌撞撞晃悠过来,刚学会走路,迈不得几步,人家就小腿儿带动大胯,迅速坐到爹面前,很是依赖的拉住他的手,胖手又一顿往外点点,陈大胜才想起这声儿代表什么。

哦,耍猴的来了。

看这架势,没回来之前,最少看了三四回了。

晴天,不热,知了叫唤,天地绿莹莹香,亲卫巷临街的平屋顶盘腿坐了七个爹,怀里抱着六个娃。

富裕一爹无事,他就咬了一条青瓜,边啃边招呼那巷子口的老人:“呦,这边,这边~这边瞧着,老人家,老人家……”

耍猴的老人愣怔,找了一圈人才顺着孩子的叽叽喳喳的声音找到屋顶,好家伙,一屋顶子人。

他身边本就跟了一路外街里的孩子,看到这是泉后街,那些孩子便散了大部分,只留了几个胆大的安静的跟着。

都说泉后街住着大老爷哩,老人家也是装着胆子头回来,还,还挺畏惧的打了锣。

看老人家挑着担子,一边坐着一个猴儿的来了,陈大胜回头吩咐婢仆:“赶紧喊人去,家里有孩儿的都喊上,问俩老太太看不看?哦,后街告诉姑太太去,赶紧抱孩子出来,耍猴儿的来了!”

从前京里倒是有猴戏,主要家门口看滋味不一样。

那老人家走到房檐下就举目打量,却是七个穿布衣的,抱着一堆穿锦缎的小少爷?

婢仆?不像啊?他便见识少,也没得婢仆上老爷家屋顶的,还肆无忌惮的喊他。

这样的地方,是演着还是走着?

赶巧童金台家的管事的巷子口过,童金台喊他:“回家跟你们“奶”“奶”拿一贯钱儿出来,再给这老人家拿升细米,大热天儿,怪不宜的。”

这老人家好耳朵,一听一贯,还有细米,立刻便眉开眼笑,放下自己的担,就把摊摊支在了亲卫巷门口。

两只猴儿呲牙左顾右盼,四处呵呵,陈大胜听到自己怀里俩猴一起学。

根奴儿不跟余清官,又跑到爹怀里了。

摊子放好,走江湖的习惯,人家先要敲着锣来回三圈招呼人,结果这头一圈,就听到唐家二房家门子大喝一声:“嘿!你这老东西折腾什么呢?也不看看地方,你也敢……”

他这话还没喊完,便顺着耍猴的眼睛看向屋顶。

招惹不起的亲卫巷,大小老爷就怒目而视。

咱安儿很会告状,指着那边就怒吼:“闹~哦!”

那门子连滚带爬的走了,外巷子的孩子就一声呼喝,从躲避的地方出来,围着老人家的担子,看上面的猴儿,再看新抱出来的小砂锅,盖儿一开便是金晃晃发着甜香的麦芽糖。

耍猴的是半个货郎,针头线脑,家常生“药”,庙里的香烛,调和了廉价香料的刨花水儿,该当是什么都有的。

这琳琅满目的东西亮出来,这老人家就把锣打的震天响,陈大胜看他儿如活鱼般兴奋,他也高兴,就吩咐人再送五百钱出去,要卖一锅糖。

只要今儿来的小孩儿,见人就给人家卷一根儿……瞬间,泉后街就炸了营儿,犄角旮旯往外蹦孩子。

陈大胜他们笑的贼舒畅,有这么多小孩儿啊,以后长大了,大梁人就多了呐。

一溜威严的马车从街口来,唐九源先到棋盘院门口下了车,结果就听到一声喝彩。

他站在门口问:“那边怎的了?”

门子闷笑的回话道:“回老爷话,亲卫巷的老爷们哄少爷们玩儿呢,就招了一个耍猴儿在家门口折腾呢,人还包了一锅糖见孩子就给人家发一根儿……”

唐九源低头想想,忽笑起来,他脚步轻快的进了宅子,没多久,换了家常道服就大袖翩翩的来到亲卫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