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永安四年三月末,……(第3/6页)

七茜儿点点头,想笑笑不出。

老太太说话就这样,喜欢拿现下家里的富贵去踩踩别人,也不当着外人踩,就回来嘀咕几句。

从前七茜儿听到这话,肯定会讥讽几句,可周继业战死左梁关了,泉后街陈大胜他们也躲不过,却又去了……难不成泉后街的男丁欠了左梁关么?

七茜儿不想说这,便岔话问老太太:““奶”?”

“啊?”

她明知故问道:“您说,为啥有停灵三日,七日的讲究,为啥家里没了人,要卸下半块门板,把尸首放门板上啊?”

老太太正在给第四套衣裳收腰,听到这话一愣,想起七茜儿是个没娘的,她太太也不会跟她说这些事儿,便耐心教她道:“这事你都不知道?有的人死了吧,这魂魄要去阎王爷那边报道,可他是个好人那,有时候阎王老爷开恩就让他们回来了……”

七茜儿假意惊愕:“回来了?死人还能回来啊?”

老太太举起红线盘绳子。

“那可不,咱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啊!从前咱老家隔壁那村,哦,就你姜竹山那边伯爷爷高粱他媳“妇”的娘家姑姑……”

七茜儿怀孕便傻,有些搞不清这个糊涂关系,然而这些人,这些事儿,这些祖辈的关系,在老太太心里那是丁点都不会“乱”的。

她就低头边做活边说:“按辈分,你得喊人家一声老姑“奶”“奶”,那老姑“奶”“奶”小时候可淘气,杏儿才挂点黄,她就爬了个高枝,一下子没抓好就掉下来断了气,好么!他爹咬牙卖了两只羊给她换了个薄皮棺材,这人还没装进去呢,就在门板上放了一夜,第二天太阳老爷一出来,嘿!活了!”

七茜儿真愕然了:“真活了?”

老太太点头:“啊,活了啊!这样的事儿多了,老从前还就是死了就地埋,可是迁坟的时候呢,再打开棺材~就看那棺材盖儿被指甲抓的那是,啧啧……后来老人话说,人死了别入棺,就放在门板上等阎王老爷判一下。

你若是大善人那~就能再活,你要是确定死了,那也七日上回来瞅瞅子孙后代,那外面的看谁家缺了半扇门板,就知道这家死了人呗,有些老规矩还是很有道理的……”

老太太这话没说完,院外便有婆子隔着窗户跟七茜儿说话道:“四“奶”“奶”,陶家二“奶”“奶”打发人去咱院借锅具呢……”

锅具这东西若是在乡下,一般是五百户的村子最少也得预备三套,每套最少有大锅两眼,中锅三眼,粗瓷碗碟五百个,筷子若干……简而言之就是婚丧嫁娶吃大锅饭的器具。

像是泉后街这地方,有点办法的人家都会预备一套甚至两套。

七茜儿好奇便隔着窗户问婆子:“她家预备上灶了?”

她还以为老陶太太的满门冤家,就不给她办了。

那老太太绝的很,知道自己快死了才想起贴补闺女,真就把全家都招惹了。

婆子回话道:“回“奶”“奶”话,她家四爷回来了。”

哦,怪不得了,人家儿子回来了呢,这就得把丧事“操”办起来了。

要七茜儿说,谁都有理由恨老陶太太,偏有个人不是个东西,便是状元他娘张氏,从前全家贴补的可都是她儿子。

这会子装聋作哑的,真让人看不下去。

若不是人家儿回来,呵呵,张氏才不舍得出来借灶具,他家是两白事,老三还是横死外乡的,这灶具使唤完是要花钱请神婆清理的,那么大一堆最起码也得三五贯呢。

老太太头都没抬说:“今儿什么也甭计较了,左邻右舍,又是从前的交情,咱宽裕就都给她家预备点使着,好歹让她体面去了。”

七茜儿点点头,便对窗户外道:“去找吉祥家领牌子,让她预备几石杂粮,盐,再跟庄子里打个招呼,这几日送点春菜,再牵四只羊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