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九十一) 陈大……(第4/6页)

可陈二梁却不知道,他们眼巴巴等的人,却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大道边停了车马,又一起坐在野地里商议起他们的前程来了。

陈大忠放马去嚼吧春草,他就坐在亲兵给他端来的马扎上说:“咱兄弟几个先商议一下,以后就怎么安排这些族亲,也不是一大堆人稀里糊涂就带回家的事儿,那是人,还是正儿八经的亲戚,养活他们简单,可养好了到底难。”

陈大胜最小,也懒的说话,就下了车接了葫芦,边喝水边听哥哥们商议。

陈大义想了下就说:“不若,就给置办个庄子吧,从今往后,不管是出来给人做佃户,还是让长辈们躲在山上做山民躲避赋税,那都不成的,这样,我出五百贯。”

陈大勇看看不吭气的四弟弟,就无奈的摇头道:“就不是出钱买庄子的事儿,你只说买庄子了,是这边的庄子,还是老家的庄子?若是这边的咱们能照顾到,可若是老家的,就怕他们护不住财产,咱从前被人卖的时候啥样,他们现在啥样。

那天高皇帝远的,一下子看不好就是一堆烂事儿,从前咱们家啥样子你们也清楚,能招惹的起谁?再说,咱几个才多大芝麻绿豆,就怕地方上主官不给面儿……”他抬眼看看陈大胜问:“老四,福和县主那边?能说的上话么?”

陈大胜就点点头道:“没事儿,老县主今年都六十多了,她家也就吃这一代的封邑,宗室家旁支远亲而已,还是个外嫁的老姑姑,就几个佃户的事儿,不能与咱们为难。到不必与她家说什么话,我叫人回家报信去了,回头让我媳“妇”儿再预备一份儿厚礼送去就是。”

陈大勇点点头,双手就拍拍膝盖站起来叹息:“哎,老家的,这边的合起来咱家还有根儿的,一族就活了五房人,帮衬不帮衬的,好歹得先集齐族人,把咱老陈家祠堂立起来,这才是大事儿!我这都不知道祖宗叫个啥,逢年过节上个香就只能从咱爷那边开始烧,哎,不孝啊!”

陈大忠听弟弟说完,又低头想了会便道:“成!我让他们附近打听一下,就这边吧,咱兄弟几个就拢拢钱儿,这边田亩该当不贵,一亩地至多二三百文,便每一房给置办个百十来亩田,再给他们起个宅子,等把老家的亲戚接了来,起了祠堂,请了祖宗,立了根儿咱也不飘零了,到那会儿再说旁个话。”

陈大胜把葫芦递给二哥,也坐下想想,最后才道:“钱是小事儿,咱几个花了几年,被“逼”着换了个魂魄,这些学会应付。可咱爷他们从前啥样,咱这些族亲便是啥样,倒是不怕他们闯祸,硬是学都学不会的满门老实疙瘩,如今当紧的事儿除了祠堂,是咱这一代甭管多大,得给庄子造学堂了,再请个先生教起来才是正经,不然咱就是在附近,他们也护不住家财。”

陈大忠点点头,又去看二弟。

陈大义想了会,到底笑道:“挺好,该使钱便使去!这下好了,以后我儿子生出来也有个实在亲戚走了,好事儿,咱这一代显不出来,可下一代是能得上济了。”

陈大忠笑着点点头,站起来收了马扎,塞进马兜里,一扯马缰翻身利落上马道:“就这么着,走着吧,以后便好了,再也不是那孤魂野鬼,好歹有族亲了,就倒了这些年背运,总该咱家发市了……”

福和县主庄口,几个庄头管事的就坐在避风的地方,远远的看着那群发市的人,实话说,个个都羡慕死了。

而就在他们不远处,一块毡垫摊开,上面就摆满了崭新的衣衫鞋袜,可那群前佃户就只敢放肚子吃点吃食,这些新东西是一件都不敢沾的,他们而今也不能吓唬,更不敢抽打,人家不要你能怎么着?就陪着笑脸等着呗,这些东西也要摆好,让贵人来了好看到,是尽心了的。